媒體中心
- 首頁
- 行業新聞
資料來源:《中國冶金報》 冶金傳媒 編者的話 從2006年提出到2016年才確定的寶鋼、武鋼重組,在輿論風口上長達10年之久,這期間經歷了2006年~2009年的鋼企聯合潮。本輪大型鋼企聯合重組,是行業企業在行業內外雙重壓力之下的選擇。因此,中國鋼企要在去產能中重組,在重組中去產能,深化國企改革,從而提高鋼鐵行業集中度和企業在市場中的盈利能力與競爭力,在 十三五 期間形成3家~6家旗艦型企業,真正發揮出對行業的引領作用。期望寶鋼、武鋼能夠在聯合重組去產能、協同發展優結構、國企改革強管理、文化融合筑優勢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重組經驗。 觀察 6月26日,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分別發布停牌公告,稱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至此,業內關于寶鋼、武鋼將合并的傳聞塵埃落定。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說: 武鋼和寶鋼重組,是基于鋼鐵去產能的考慮。 8月29日,武鋼股份發布半年報稱,寶鋼集團與武鋼集團的重大資產重組仍在進行中,將繼續停牌,停牌時間預計不超過1個月。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寶鋼與武鋼的重組是中國大型鋼企新一輪聯合重組的序幕?;仡櫱耙粋€時期(2006年前后),中國鋼鐵企業也經歷過一次重組的風潮,形成了一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剡^頭看,那時重組的重點在于做大規模,很多企業沒有實現實質性重組,而且存在一些政府 拉郎配 的現象。這種重組鮮有成功的范例,產生的效果是 1+1<2 ,乃至于業內對鋼企的重組產生了一種望而卻步的情緒。與此同時,人們期望此次寶武重組能夠為中國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提供范本,完成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中重組的頂層設計,解決在操作過程中的企業文化磨合和結構優化問題,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觀察 重組是實現鋼鐵強國的必然選擇 我國鋼鐵行業當前面臨產能過剩,外因是世界金融危機引起的經濟萎縮與需求下降,內因是國內企業集中度過低,部分企業追求 小而全 大而全 ,部分產能的先進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利用。 產業集中度方面。2015年,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進一步下滑:粗鋼產量排名前4家的企業合計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為18.5%,較2014年下降0.1個百分點;排名前10家企業合計產量占全國比重為34.2%,較2014年下降0.8個百分點。產業集中度遠低于《鋼鐵產業發展政策》(2005年7月份)提出的目標,即 2010年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產量的比例達到50%以上 2020年達到70%以上 。 產品結構方面。 大而不強 是我國鋼鐵產能過剩的另一個特征,即結構性過剩。在中低端產品方面,據統計,按全國產鋼量8.22億噸計算,約有18%的產量即1.5億噸分布在175家小型生產企業中。這些企業生產設備相對落后,產品多為技術含量及實物質量不高的長材。例如,有專家指出,高強度是指屈服強度≥Q406兆帕,然而,我國建筑鋼結構產業現狀是<406兆帕的低強度鋼占95%,可見我國鋼結構用鋼在低檔次產品上同質化多么嚴重。不僅如此,高端產品方面的同質化也十分嚴重,如我國冷軋汽車板產能達1600多萬噸,高鋼級管線鋼產能達1200多萬噸,石油專用管產能達1000多萬噸,都呈大量過剩狀態。 先進產能利用方面。目前,在軋鋼設備方面,我國大型和部分中型鋼鐵企業基本實現了連續化、自動化和大型化,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生產能力達到70%以上。但是一流的裝備未必都能生產出質量穩定的一流產品。例如,在鋼管行業,我國現有螺旋埋弧焊管 二步法 先進預精焊機組10多套,占世界總套數的1/3,雖然我們具備了300萬噸產能,但是,至今沒能真正解決生產中殘余應力的問題。 加快聯合重組,是發揮出鋼鐵行業現有資源最大效益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們實現鋼鐵強國的必然選擇。有專家提出,本次去產能的主要對象是地方國企。筆者認為,寶鋼和武鋼的重組就是一個把脈很準的信號。在去產能中重組,在重組中去產能, 瘦身 與 健身 相結合,鋼企才能真正強壯起來,才能走出因同質化嚴重而陷入的低價競爭困境。 從世界級鋼廠排名看中國鋼企重組方向 筆者認為,這一輪鋼企的聯合重組,不僅要從全國宏觀經濟的高度來考慮,還要以全世界鋼鐵行業競爭力的角度來審視。近年來,在世界級鋼廠競爭力排名中,中國鋼企表現一般。然而,工信部要求在 十三五 期間形成3家~6家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旗艦型鋼鐵企業集團,到2025年要形成3家~5家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因此,通過做大做強,提高鋼企的國際競爭力,我們大有可為。 在美國世界鋼動態公司(WSD)2016年6月份公布的世界級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名中,韓國浦項、日本新日鐵住金和美國紐柯公司分別居第1位、第2位和第3位,中國臺灣的 中鋼 列第11位,中國大陸的寶鋼、沙鋼、鞍鋼、武鋼、馬鋼則分別列第23位、第30位、第34位、第35位、第37位。中國鋼企在世界級競爭力排名中未能進入前10名,居于中游狀態,而且近年來部分企業的排名位次在嚴重下降,值得我們深思。 日本、韓國鋼鐵企業一直在世界競爭力排名中保持領先地位,原因在于他們能夠將多年積累的對市場和資源的控制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有機結合成為企業產品研發能力,不斷革新生產工藝和操作流程,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增加原始創新的專有技術,使他們的高檔產品比例達到70%~80%。憑借這些領先優勢,日本、韓國鋼鐵企業不僅出口鋼鐵產品,也出口技術、裝備,并在國外建(或合資)加工基地乃至鋼企,使企業持續盈利能力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國家鋼鐵發展潛力很大,印度、巴西、俄羅斯均有1~2家企業進入前10名,他們的優勢是規模適中,有低成本的資源優勢和廉價的勞動力,成本競爭能力強,中低端產品市場份額大。 然而,核心競爭力是相對的、動態變化的,規模不再是推動鋼鐵行業走強的主要因素,龐大的產能規模在市場蕭條的時候反而拖累企業。例如,在2006年因為重組使得競爭力一躍進入第3位的安賽樂米塔爾,目前已下落到第17位。事實上,在2014年的世界級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名評級中,已將產能擴張的權重做了下調,更注重與下游企業合作這一指標。 我們要注意到,在核算競爭力排名中,國內鋼企在國際市場議價能力方面的評分被大幅調低,這與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國內需求疲軟、鋼材價格不斷下滑等有很大關系。因此,我國政府和企業都要深思,如何做到既有規模效應又不至于產能過剩;如何既注意下游業務開拓,又做好產品創新;如何做到中低端產品適應新興國家的市場,又能做到高端產品與發達國家的同類產品相比具有競爭力,從而提高國際市場話語權??傊?,提高創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創新能力是鋼鐵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永恒追求。 聯合重組要抓住 關鍵少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 關鍵少數 。筆者認為,根據這個指示的內涵,舉一反三,可以得出鋼鐵企業的聯合重組也必須抓住鋼企領導這個 關鍵少數 。 有文章指出: 事實上,管理層的‘不配合’,一直是中國央企重組過程中的最大障礙。武鋼集團的歷史更為悠久,在行政級別上看,武鋼集團同樣作為一家副部級企業,其話語權和影響力并不算??;從基本的人性和企業運營心態看,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沒有誰會愿意重組。 這一段評論是否符合中國鋼企領導層的心態,筆者不敢妄加揣測。不過,如今鋼鐵行業的重組工作確實是到了 萬不得已 的階段。 從宏觀層面來看,近年來,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景氣度的分化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刺激消退以后,4月份和5月份的國有工業增加值連續負增長,而私營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則繼續回升。今年前7個月,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0.3%,遠低于私營企業8.7%的增速。當前,國有企業經營的 彈性 在下降,到了必須通過 瘦身 來提高效率的時候。與此同時,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深水區,央企戰略重組、地方國企兼并重組越來越頻繁。數據顯示,年初以來,A股市場上共有1339家上市公司參與并購重組2178起,其中國企數量為383家。 上述國家經濟宏觀層面的表現也大致符合鋼鐵行業現狀。2016年7月份,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220.5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8.22億元,這是自今年3月份以來連續5個月維持盈利;1月~7月份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63.48億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54.38億元,但行業內企業分化明顯。從鋼鐵行業總體情況來看,民營鋼企的效益比國有鋼企好一些,例如沙鋼集團、中天鋼鐵集團、北京建龍重工集團等民企經營景氣度還在上升。民企效益好于國企,這是鋼鐵行業集中度不斷下降的重要原因。 按2015年統計數據,多數國有大型鋼鐵集團處于虧損狀態,個別的集團甚至嚴重虧損,其原因就包括出現巨額虧損的被兼并的子公司將集團的業績拖進了虧損的泥潭,如鞍鋼集團虧損46億元,武鋼集團虧損75億元。即使像寶鋼集團這樣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受被其兼并的兩個子公司虧損的影響,2015年盈虧相抵后的總利潤也只剩下10.3億元,比2014年的盈利94.2億元下降89%。不得不說,前一個時期(2006年~2009年)鋼鐵企業聯合重組效果不甚理想。然而,改革允許試錯,這也為目前鋼企進行新一輪重組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我國鋼企前一個時期的聯合重組專注于規模擴張而沒有認真進行內部徹底結構調整,所以,多數是不夠成功的。而日本JFE公司在整合川崎制鐵和日本鋼管兩個企業過程中,對領導層、管理層精簡重組,對產品組合(高檔、中低檔產品)及開發慎審規劃,對技術創新的方向做出前瞻性的判斷,淘汰落后生產線設備、去除過剩產能,妥善安排富余人員,調整生產結構和營銷結構使之適應下游市場的需求,等等。JFE公司這一番實質性重組花了近4年時間才得以完成。再如,日本新日鐵住金公司也是經過聯合重組后成為強勢企業的。同時,日本政府為企業聯合重組、轉型升級出臺了一系列(大約10多套)周密的、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 日本鋼企重組的成功經驗頗有典型意義。我國與日本相比,國情不同,體制不同,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大型鋼鐵企業設計聯合重組規劃時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既對我國大型鋼鐵企業集團領導班子和全體員工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考驗,也對大型國企聯合重組后能否真正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提出了考據。 聲音 聯合重組應實現文化融合 寶鋼和武鋼宣布合并的信息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總結國內外鋼鐵企業聯合重組的經驗與教訓,集中到一點就是能否通過實質性重組提高企業盈利的能力。 與此同時,我國幅員遼闊,各區域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改革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不同,因而企業對各種資源的整合的背后都隱藏著無形的企業文化的融合。當企業文化有不同層次的差異時,如果 人的價值觀念 不融合,聯合重組很容易造成企業 內耗 。 上海是國際性城市,是 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經濟發展的先行者 ;寶鋼長期受海派文化的滋養,成為中國國有鋼企的先進典型。武漢是長江經濟帶中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受漢江文化的哺育;武鋼發展歷史悠久,是中國鋼鐵工業的中堅力量。然而,兩個企業的文化仍然有差異:寶鋼企業體制改革開展得早,先是推行管理層扁平化,繼而實行事業部制,最近又進一步推進 三項制度 改革;而武鋼近年來開始抓產品質量的基礎性管理,并已見成效。在智能制造水平上,寶鋼當前以工業4.0為目標已邁入工業3.5階段,而武鋼目前還處于工業3.0階段。 因此,寶武合并,必須實現企業文化的融合,形成共同的戰略目標,在管理層重組上做到同心協力,在結構調整上做到自愿合作,態度要積極主動。只有消除了文化觀念上的差異,雙方才能真正通過重組在今后改革發展的方向上步調一致,團結協作,實現共同的愿景。 寶武重組能否發揮行業引領作用? 國有大型鋼企有責任充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者。 2018年以前,寶鋼集團將壓縮過剩產能920萬噸,包括先進產能(包括2500立方米高爐1座、150噸轉爐5座、120噸AOD爐2座、100噸電爐4座等),這為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做出了榜樣,即使面對先進產能,也須 壯士斷腕 。大型鋼企集團合并重組是一個系統工程,完全整合大約花3年~4年時間,其效果才能逐步顯現,不能指望 畢其功于一役 。何況國企改革行進在深水區,有許多深層次問題還在探索階段,這不僅僅是鋼鐵行業的課題。例如,推進大型鋼企兼并重組的前提是產權制度改革。 3月28日下午,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發行的2015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 15東特鋼CP001 由于未能籌措到足夠的償債資金,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構成實質性違約。自去年以來,這種違約現象已從我國一些中小企業或者私企蔓延到國企和央企,使市場的剛兌信仰產生了動搖。 在國有鋼企兼并重組的過程中,有過剩產能退出、 僵尸企業 清理、不良債務處置等一系列問題須要面對。因此,兼并重組會突破現有的國有資產管理框架,要求我們從國有資產整體效率和未來發展的角度,而不是從靜態的角度理解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對于處于完全競爭狀態、生產中低端產品的國有企業,推進混合所有制有利于企業效益改善和提高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在本輪國企改革中,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重點,從 管資產 到 管資本 是最有可能給國有企業帶來真正變化的改革方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認為,國企改革的內容還有:良性的政企關系、規范的董事會制度、國際化的經營團隊和全球性的業務戰略。這一切改革的重任,有機會在寶鋼和武鋼的重組中得到落實,期望他們能拿出可復制、可推廣的重組經驗。
資料來源: 2016-09-13 《中國冶金報》 冶金傳媒 9月1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8月份國家經濟主要指標數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就2016年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 8月份,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和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政策的作用下,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改善, 三去一降一補 取得實效,新經濟新動能快速成長,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基本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 1 1-8 月份粗鋼產量下降0.1%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8月份,我國粗鋼、生鐵和鋼材產量分別6857萬噸、6019萬噸和979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3.6%和4%;日均產量分別為221.19萬噸、194.16萬噸和315.84萬噸,較7月份日均產量分別增長2.63%、4.12%和2.05%。 1-8月份我國粗鋼、生鐵和鋼材累計產量分別為53632萬噸、46916萬噸和75511萬噸,同比分別下降0.1%、下降0.8%和增長2.2%。 2 三去一降一補 繼續取得新成效 三去一降一補 是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從8月份的情況來看相關數據表現還是可以的。從去產能情況來看,1-8月份原煤產量同比下降10.2%,庫存下降12.2%;1-8月份粗鋼產量下降0.1%。從去杠桿看,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6.4%,比去年同期回落0.6個百分點。從去庫存看,房地產庫存繼續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6個月減少,8月末比7月末減少512萬平方米,1-8月份累計減少超過3000萬平方米,成績是不小的。從降成本看,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3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5元。最后從補短板看,農田水利、生態環境等相關行業的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3 工業生產有所加快,企業效益繼續改善 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增速比上月加快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集體企業下降4.1%,股份制企業增長6.4%,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6.7%。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制造業增長6.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0%。工業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8%和10.8%,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5和4.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8.1%。從環比看,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3%。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236億元,同比增長6.9%,比1-6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3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5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22個百分點。7月末,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8%,連續4個月下降。 4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趨穩,基礎設施投資增長較快 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66339億元,同比增長8.1%,增速與1-7月份持平。其中,國有控股投資129551億元,增長21.4%;民間投資225005億元,增長2.1%,與1-7月份持平,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1413億元,同比增長21.5%;第二產業投資143859億元,增長3.0%;第三產業投資211068億元,增長11.2%。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1-8月份同比增長15.5%,比1-7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增速快7.4個百分點?;A設施投資仍保持較快增長,1-8月份同比增長19.7%,比1-7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385535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20.3%,國內貸款增長9.3%,自籌資金增長0.2%,利用外資下降17.3%。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323037億元,同比增長22.7%。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8.2%,比上月加快4.3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2.1%,加快0.5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2.3%,加快3.5個百分點。從環比看,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月增長0.58%。 5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小幅回升,商品房待售面積持續減少 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387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4.8%。房屋新開工面積10683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2%,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11.7%。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74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5.6%。全國商品房銷售額66623億元,同比增長38.7%,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0.1%。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292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5%。8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0870萬平方米,比7月末減少512萬平方米,連續6個月減少。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91573億元,同比增長14.8%。 6 市場銷售穩中有快,網上零售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4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6%,增速比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2%)。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2250億元,增長8.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808億元,同比增長10.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732億元,增長10.9%。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3036億元,同比增長10.3%,商品零售24504億元,增長10.7%,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11475億元,增長8.8%。行類和居住類商品增長較快,汽車增長13.1%,家具增長11.1%,建筑及裝潢材料增長16.3%。從環比看,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月增長0.83%。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 1-8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30210億元,同比增長26.7%。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4347億元,增長25.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6%。 7 出口增速加快,進口增速由負轉正 8月份,進出口總額21960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12710億元,增長5.9%,比上月加快4.2個百分點;進口9250億元,增長10.8%,上月為同比下降5.7%。進出口相抵,順差3460億元。1-8月份,進出口總額153660億元,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88382億元,下降1.0%;進口65279億元,下降2.9%。 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0015億元,同比增長2.9%;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75032億元,同比增長0.1%。 8 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回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降幅繼續收窄 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1.4%,農村上漲1.0%。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5%,衣著上漲1.3%,居住上漲1.5%,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4%,交通和通信下降1.2%,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1.3%,醫療保健上漲4.3%,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4.5%。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0.3%,豬肉價格上漲6.4%,鮮菜價格下降3.9%。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1%。1-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 8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連續8個月降幅收窄;環比上漲0.2%。1-8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2%。8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7%,環比上漲0.2%;1-8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4.1%。 總的來看,8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有所改善,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興動能加快成長,經濟發展呈現積極變化。但也要看到國內外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正處在關鍵階段,結構調整的陣痛還在釋放,實體經濟盡管有所改善,但企業經營困難還是比較多,地區分化還比較大,經濟下行壓力還不小。 下階段,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到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并重,堅定不移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適度擴大總需求,用政策落實穩預期,用改革深化增活力,用創新驅動強動能,狠抓政策落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鍵字: 日期:20160823 《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的實施指南20日正式發布,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四部委參與了編制。這是《中國制造2025》的首批配套文件。 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隨后,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啟動了 1+X 規劃體系的編制工作。 1 是指《中國制造2025》, X 是指11個配套的實施指南、行動指南或發展規劃指南。 此次發布的五大工程實施指南分別是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強基、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指南。另外六個配套文件分別是:制造業人才、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工業四個發展規劃指南,發展服務型制造、促進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提升兩個行動指南。 五大工程中,工業強基工程主要解決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的工程和產業化瓶頸問題,構建產業技術基礎服務;智能制造工程以數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為抓手,推動制造業智能轉型,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制造強國工作已經轉入全面建設新階段,下一步要以規劃和指南為基礎,制定年度細分目標和任務,明確責任主體,實施第三方評估機制,形成工作閉環,使各項工作能夠切實落地。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關鍵字: 日期:20160718 6月 1-6月 絕對量 同比增長 (%) 絕對量 同比增長 (%) 生鐵(萬噸) 5974 1.8 34533 -2.1 粗鋼(萬噸) 6947 1.7 39956 -1.1 鋼材(萬噸) 10072 3.2 55992 1.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 關鍵字: 日期:20160715 海關總署統計快訊:2016年6月我國出口鋼材1094萬噸,較上月增加152萬噸,同比增長23.1%;1-6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712萬噸,同比增長9.0%。 6月我國進口鋼材114萬噸,較上月增加5萬噸,同比下降2.6%;1-6月我國累計進口鋼材646萬噸,同比下降2.8%。 6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8163萬噸,較上月減少512萬噸,同比增長8.9%;1-6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49374萬噸,同比增長9.1%。 6月我國出口焦炭76萬噸,較上月增加19萬噸,同比增長52%;1-6月我國出口焦炭475萬噸,同比增長1.7%。
來源:新華網 關鍵字: 日期:20160711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7日在蘭州參加2016中國西部國際產能合作論壇時介紹,中國正在緊密結合 一帶一路 戰略的實施,深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目前,中國已經同20多個國家簽訂了國際產能合作協議。 據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同哈薩克斯坦、埃塞俄比亞、巴西等20多個國家簽訂了產能合作協議,在產能合作方面開展了規劃、政策、項目和機制化等多層面的對接;同時,中國同法國、韓國、德國等國家已經達成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共識;此外,中國還同非盟、東盟、歐盟、拉共體等區域組織進行對接,借助多種平臺為國際產能合作創造條件。當前,中阿、中非、中歐等多個雙邊基金也已經投入運營當中。 目前,一批大型的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已經在海外啟動建設。寧吉喆認為,這些項目建成后將顯著提高所在國的基礎設施投資水平和工業生產能力,也有利于中國企業開放發展。 而就中國西部而言,隨著 一帶一路 戰略的實施,中國西部正在從過去內部的腹地、祖國的邊陲,轉變成為開放的前沿和高地。寧吉喆說: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謀劃展開西部地區國際產能合作,對于共商、共建和共享‘一帶一路’,深入開展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走出去’戰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寧吉喆介紹, 十三五 時期,中國將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 一帶一路 建設為引領,深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支持企業根植本土、全球發展,打造中國制造和中國裝備的新優勢。其中一方面中國將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動力,著力提高產能裝備的質量和水平,更好的滿足合作方、多樣化的需求,為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奠定合作優勢;另一方面,中國將以國際產能合作為平臺,努力優化全球創新要素和資源能源的配置。
海關總署統計快訊: 2015年9月我國出口鋼材1125萬噸,較上月增加152萬噸,同比增長32%;1-9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8311萬噸,同比增長27.2%。 9月我國進口鋼材101萬噸,較上月減少1萬噸,同比下降25.7%;1-9月我國累計進口鋼材973萬噸,同比下降11.6%。 9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8612萬噸,較上月增加1200萬噸,同比增長1.69%;1-9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69905萬噸,同比基本持平。 9月我國出口焦炭67萬噸,較上月增加3萬噸,同比下降2.9%;1-9月我國累計出口焦炭679萬噸,同比增長18.6%。
堅持問題導向 做好信息服務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 劉振江 在2015年鋼鐵信息年會上的講話 2015年9月11日 同志們: 鋼鐵行業今年的經營狀況十分艱難,鋼材價格下迭歷史新低,鋼鐵主業普遍虧損,全行業面臨嚴峻挑戰。這次鋼鐵信息年會要緊緊圍繞行業面臨的形勢、困難和問題,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研究如何加強信息服務問題。這次會議,請分析專家對行業當前形勢和發展趨勢作專題報告,目的是使廣大信息工作者對行業形勢有更多的了解,從而對信息工作的著力點更加明確。借此機會,我講幾點意見。 一、今年鋼鐵行業運行的明顯特點 1.粗鋼產量首次下降。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4.1億噸,同比下降1.3%,為近20年來首次下降。從2013年以來的產銷情況看,表明我國鋼的產銷已經進入峰值區,這是60多年來行業運行曲線的重大變化,是帶有規律性的運行軌跡,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個重大變化,以新的思維方式應對這個重大變化。 2.鋼材出口增幅較大。上半年,全國出口鋼材5240萬噸,同比增長27.8%。上半年累計凈出口鋼材折合粗鋼4766萬噸,同比增加1279萬噸。近兩年出口增幅較大有客觀原因,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由于總量大,在世界市場的沖擊力也大,世界反響也大,貿易摩擦增多,人民幣匯率調整和鋼材進口國增加關稅,使鋼材出口可持續性受到挑戰。 3.鋼材價格下迭新低。進入2015年,鋼材價格下跌趨勢不但沒有減緩,反而延續,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從去年底的83.09點跌到6月末的66.69點,降幅19.7%。今年鋼材價格指數降幅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降幅,到了有指數記錄以來的最低點。 4.鋼鐵主業虧損加劇。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萬億元,同比下降17.9%;實現利稅390.5億元,同比下降14.1%;實現利潤總額16.4億元,但主營業務虧損216.8億元,增虧167.68億元;虧損企業43戶,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2.6%,虧損企業虧損額185.5億元,同比增長98.5%。7月份虧損面已超過50%,進入最困難狀態。 5.企業直面困難,頑強奮斗。積極轉變觀念,調整思路,進行降本增效,調整結構,開拓市場,加強節能環保,積極改革創新,實例很多。 二、 鋼鐵信息 2015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來,《鋼鐵信息》和 鋼協網 緊緊圍繞行業中心任務,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認真開展各項信息服務,為企業和政府部門及時了解鋼鐵生產經營和市場變化情況發揮了重要作用。 1~7月份,《鋼鐵信息》共發行14期,其中1-14期共刊登各類文章信息1177篇,約126萬字。其中,[領導講話]17篇、[經濟動態]80篇、[行業動態]72篇,[市場分析]103篇、[指標統計]176篇、[生產經營]277篇、[信息短波]325篇。今年,繼續增加了一些與鋼鐵產業鏈關系比較密切的研究性文章,協會領導和企業負責人親自撰寫文章今年也有所增加,提高了刊物的質量和可視性。 今年前1-7個月, 鋼協網 主頁面點擊率達到191萬次,比上年同期的129萬次增加了62萬次,創出了建網以來的最高點擊率。欄目中有的文章點擊率一周內超過30萬次,這也是過去從未有過的,增強了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 在行業中的影響力。 在辦好《鋼鐵信息》和 鋼協網 的同時,還適時增加了 鋼協微信 ,全面提升了信息服務水平,使鋼鐵信息也踐行了 互聯網+ 。明確,加入 鋼協微信 的業內人士也越來越多。 國家政府部門的 委托信息 報送工作從2002年開始,已開展了13年。協會共報送 委托信息 8186篇,其中2015年1-8月份報送373篇,近百篇信息被中辦或國辦采用,其中十余篇得到中央領導批示。為中央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及時了解和掌握中國鋼鐵工業的動態變化和經濟運行決策提供信息資料。 我們《鋼鐵信息論文集》的征集、編輯、出版工作也已經堅持了11年,論文質量不斷提高,整體上抓住了行業運行分析、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產業集中度、鋼鐵投資風險研究、鋼鐵進出口分析、市場趨勢研判、資源發展戰略等重大題材。在選題、立論、例證、引述等方面更加鮮明、清晰。參與論文寫作的多元素、多視角的集合運作模式,使論文集自然形成了行業發展篇、企業戰略篇、產業鏈篇、循環經濟篇、企業管理篇、市場分析篇、資源戰略篇和技術應用篇等八個部分。其中,治理產能過剩、提高市場競爭力、避免貿易摩擦、發展循環經濟等是今年論文集中新增加的一些亮點。鋼鐵行業指標排序工作以及每年編制《鋼鐵行業指標排序匯編》,得到了企業的重視和支持。 三、鋼鐵信息需要關注的重點 經濟新常態和鋼鐵峰值的到來,明確警示鋼鐵需求和鋼鐵生產將進入新常態?!朵撹F信息》要對國家大的經濟形勢和趨勢以及政策措施加強宣傳報導,對鋼鐵行業大的形勢進行宣傳引導,幫助大家看清形勢,調整思路,在 穩中求進 中有所作為。面對嚴峻的形勢,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加強對防風險、控產量、穩市場、增效益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當前,鋼鐵主業虧損,部分企業經營風險加大。鋼鐵行業要渡過難關,從根本上講,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化解產能、控制產量。這項工作艱巨、痛苦、時間長,但非做不可,只有痛下決心,壯士斷腕。在產能嚴重過剩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通過市場和企業自律把控產量的工作做好,對穩市場、增效益也會起到一定作用。因此,鋼鐵信息要針對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存在的關鍵問題,加大分析、研究和宣傳力度,為緩解供求矛盾、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二要加強對上下游行業生產運行分析,高度關注用鋼行業對鋼材需求的變化情況。 加強對行業生產運行分析與調研工作,通過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行業協會等渠道,搜集整理機械、汽車、家電、造船、集裝箱、鐵路、電力、石油管線、房地產等相關用鋼行業數據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和分析,特別要關注用鋼行業對鋼材需求的變化情況,關注 一帶一路 和 走出去 對鋼材需求的拉動。為鋼鐵需求提供前瞻性的研究或有參考價值的文章,助推鋼鐵企業克服困難、砥礪前行。 三要堅持正面宣傳引導,加大綠色鋼鐵宣傳力度。 要加強鋼鐵行業形象宣傳。鋼鐵工業不再是傻大黑粗,鋼鐵產品是綠色產品,鋼鐵產業是維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我們信息工作要抓住創新發展這個主題,堅持傳遞正能量,積極抓亮點,宣傳典型,正面引導。包括企業改革創新,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制造的好經驗、好做法等,提高市場競爭力的舉措,化解過剩產能、控制產量的實際行動,提高中國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等等,我們信息工作者要撲捉信息,宣傳典型,發揮正面引導作用。面對企業的諸多壓力,我們信息工作者也要多學習,多研究,把我們的信息和分析研究成果及時傳遞給企業。 鋼鐵協會上半年研究了行業信息統計管理的改進和提高信息服務時效性問題,利用現代網絡系統產品和紙質產品加強系統服務工作,《鋼鐵信息》也要在這些方面加強工作力度,在信息收集和信息產品服務的實用性和時效性方面不斷改進。 同志們,在當前行業形勢復雜的情況下,對信息服務和分析的要求更高,希望廣大信息工作者,堅定信心,堅持服務導向,積極做好信息服務工作,繼續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奉獻給中國鋼鐵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為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中國鋼鐵工業做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 (新聞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
2015 年6月份鋼鐵工業生產與投資情況分析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信息統計部 陳國康) 一、世界鋼鐵生產情況 1 .世界鋼鐵生產同比小幅下降,其他國家降幅遠大于中國內地;日產環比微幅增長,其他國家微幅下降。 6月份,世界63個主要產鋼國家和地區共生產粗鋼1.36億噸,同比減產334.60萬噸,減幅2.41%,比上月擴大0.09個百分點。平均日產451.98萬噸,環比微幅增長0.67%,創去年7月份以來新高,為去年1月份以來的第三高日產水平。其中,扣除中國內地后的世界合計粗鋼產量6664.8萬噸,同比減產278.20萬噸,降幅4.01%,比上月擴大1.07個百分點,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60個百分點、比中國內地高3.20個百分點。平均日產222.16萬噸,環比微幅下降0.52%,降幅比中國內地高2.37個百分點。 上半年累計,世界65個主要產鋼國家和地區共生產粗鋼8.13億噸,同比減產1689.00萬噸,增速從去年同期的增長2.51%轉變為下降2.04%。平均日產449.20萬噸,比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大幅增長24.00%。其中,扣除中國內地后的世界合計粗鋼產量4.03億噸,同比減產1148.60萬噸,增速從去年同期的增長2.04%轉變為下降2.77%,降幅超過世界平均水平0.73個百分點、超過中國內地1.49個百分點。平均日產222.69萬噸,比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仍下降2.42%。 2 .粗鋼產量同比,大洋洲、中東較大增長,歐盟28國小幅增長,南美微幅增長,其余地區均下降。 6月份,除中國內地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粗鋼產量同比,大洋洲和中東分別較大增長6.15%和5.30%,歐盟28國、南美分別小幅增長1.70%和0.80%,其余地區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非洲和獨聯體分別大幅下降17.68%和10.73%,其余國家和地區均較大下降5%左右。 3 .粗鋼日產環比,歐洲其他國家大幅增長,中東和歐盟28國小幅增長,其余地區均下降。 6月份,除中國內地外的其他9個國家和地區粗鋼日產量環比3增6減,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歐洲其他國家增長11.30%,連續4個月環比較大增長且增幅不斷擴大;其次是中東和歐盟28國分別小幅增長3.79%和3.14%。減幅較大的是非洲大幅減產10.98%,北美和南美分別小幅減產2.44%和2.27%。 4. 上半年累計粗鋼產量同比,大洋洲和中東繼續維持增長,歐盟28國和南美增速開始由負轉正,其余地區仍為下降。 上半年累計,除中國內地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粗鋼產量同比,大洋洲和中東繼續維持了今年以來的同比持續增長趨勢,較大增長5.71%和小幅增長2.93%;歐盟28國和南美增速從1-5月累計的同比負增長轉變為微幅正增長0.52%和0.02%,其余地區仍均為下降。其中,非洲、北美和獨聯體分別較大下降9.67%、6.95%和6.89%,歐洲其他國家和除中國內地的亞洲分別小幅下降4.27%和2.08%。 由于其他國家產量降幅大于中國內地,上半年累計,中國內地粗鋼產量占世界合計的50.42%,比去年同期又提高了0.39個百分點。 5. 除中國內地外的五大產鋼國家粗鋼產量同比僅印度微幅增長,日產環比僅俄羅斯和日本下降。 6月份,除中國內地外,年產鋼5000萬噸以上的五大產鋼國家粗鋼產量同比,僅印度微幅增長0.80%,其余四個國家均為減產。其中,美國、俄羅斯和日本分別較大下降8.50%、7.51%和6.17%。平均日產環比,美國小幅增長1.48%,印度和韓國分別微幅增長0.94%和0.64%,而俄羅斯和日本分別下降2.56%和0.69%。 上半年累計同比,僅印度和俄羅斯分別增長4.23%和0.83%,其余三個國家均為減產。其中,美國較大下降8.61%,韓國和日本分別小幅4.87%和4.71%。與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日產水平相比,美國和日本仍比金融危機前分別大幅降低17.32%和11.69%,俄羅斯比金融危機前微幅降低0.28%,而印度和韓國分別比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日產水平大幅增長了70.80%和35.57%。 我國內地鋼材進口主要來源地之一的中國臺灣,由于將5月份產量從196.5修正為148.4萬噸,并預計6月份產量為144.0萬噸,改變了今年以來鋼鐵生產持續穩定增長的狀態,6月份同比大幅下降25.54%、環比微幅增長0.27%,上半年累計同比下降4.62%。 二、國內鋼鐵生產情況 1. 全國鋼、鐵產量同比小幅下降、環比小幅增長。鋼日產達去年下半年以來新高、材日產達歷史新高。 6月份,全國共生產粗鋼6894.63萬噸、同比下降0.81%,生產生鐵5904.11萬噸、同比下降2. 06%,生產鋼材9842.75萬噸、同比增長1.34%。平均日產分別為229.82萬噸、196.80萬噸、328.09萬噸,環比分別增長1.85%、0.08%和3.28%。鋼日產水平達到去年下半年以來新高、鋼材日產水平創歷史新高。 上半年累計,全國共生產粗鋼4.10億噸、同比下降1.28%,生產生鐵3.57億噸、同比下降2.28%,生產鋼材5.59億噸、同比增長2.05%。粗鋼和生鐵的同比增速從去年同期的分別增長2. 99%和0.51%轉變為下降;鋼材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40個百分點。 在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的市場環境下,今年前4個月鐵礦石產量大幅下降。但隨著5、6月份鐵礦石價格的大幅反彈,國內鐵礦石產量降幅明顯收窄、環比大幅回升。上半年累計,全國共生產鐵礦石原礦6.35億噸,比去年同期仍大幅下降10.67%,11.22%,但其中5月份同比下降9.89%,降幅比上月縮小5.99個百分點,6月份同比下降8.04%,降幅比5月份又縮小1.85個百分點;6月份日產環比大幅增長12.84%,增幅比5月份提高3.45個百分點。 2. 六大地區鋼產量同比仍僅華東小幅增產,日產環比各地區全面增產。 6月份,各地區粗鋼產量同比,仍僅華東小幅增長1.80%,其他五大地區均有不同程度減產,但減幅明顯縮小。其中減幅最大的是西南較大減產6.98%,減幅比上月縮小3.17個百分點;其次是西北和華北,分別小幅減產2.80%和2.14%,減幅比上月縮小10.94個百分點和2.44個百分點。粗鋼日產環比,六大區全面增長。其中增幅最大的仍是西北增長9.47%,連續第三個月環比增幅10%左右。其次為東北和西南,分別小幅增長2.74%和2.03%。 上半年累計,各地區粗鋼產量同比,仍僅華東小幅增長4.11%,其他五大地區均有不同程度減產,與去年上半年的只有華北減產、其他五大地區均增產的情況正好相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西北大幅下降13.92%、西南大幅下降12.97%。 3. 上半年粗鋼產量同比大部分省市減產,江蘇增產最多。 上半年累計,各省市粗鋼產量同比,8個省市增產、22個省市減產。其中,增產最多的與去年同期一樣仍是江蘇省,增產556.96萬噸,增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50.37萬噸,是其他7個增產省市合計增產量的3倍;增幅11.50%,比去年同期加快2.23個百分點。增產量其次是內蒙古,增產57.70萬噸。減產超過50萬噸的有8個省市,其中減產100萬噸以上的有3個省市:山西減產296.09萬噸、新疆減產177.68萬噸、云南減產160.44萬噸。減幅最大的是新疆大幅減產30.57%,減幅超過20%的還有貴州、黑龍江、北京3個省市,減幅超過10%的還有云南、山西、甘肅3個省市。全國產量最大、去年上半年減產最多的河北省,今年1-5月累計減產31.11萬噸,減幅0.31%。產鋼大省山東和遼寧,今年上半年粗鋼產量分別微幅下降0.01%和微幅增長0.54%。 4. 鋼材產量同比,大型型鋼、焊管等6個品種大幅增長,棒材大幅下降;日產環比中小型型鋼、特厚板、鍍層板大幅增長,熱軋薄板大幅下降。 6月份,22大類鋼材品種中,同比增產的有15種、減產的7種。其中,增速超過10%的品種有6個:大型型鋼增長28.97%、焊接鋼管增長20.32%、電工鋼板帶增長13.19%、中板增長12.34%、中小型型鋼增長10.65%、熱軋窄鋼帶增長10.05%。減幅超過10%的僅棒材減產10.12%。 日產環比增產的有16種、減產的6種。在環比增產的品種中,增幅超過10%的有中小型型鋼增長15.46%、特厚板增長14.71%、涂層板帶增長13.64%。在環比減產的品種中,減幅最大的是熱軋薄板大幅減產12.21%。 上半年累計同比,長材小幅下降2.68%,管材和板帶材分別較大增長9.29%和5.61%。板管帶材比上升到52.11%,同比上升2.03個百分點。在22大類鋼材品種中,增產的有16種、減產的6種。其中,增幅最大的是焊接鋼管大幅增長18.61%,其次是特厚板大幅增長15.91%、冷軋薄板大幅增長11.33%;增幅超過5%的還有熱軋窄鋼帶、冷軋薄寬鋼帶、鍍層板(帶)、熱軋薄板、冷軋窄鋼帶、熱軋薄寬鋼帶、中小型型鋼等品種,絕大多數是板帶材品種。減幅最大的是鐵道用鋼材大幅減產17.57%(其中輕軌大幅減產30.71%),其次是無縫鋼管較大減產7.04%、棒材較大減產6.81%,其余6個品種減幅均不超過5%。 三、投資情況 ⒈鋼鐵投資降幅繼續擴大,煉鐵投資增速大幅回落。 1-6月累計,鋼鐵工業(包括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煉鐵業、煉鋼業、鋼加工業,扣除了鑄造業和鐵合金業) 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95.98億元,同比減少279.09億元,下降11.75%,降幅比1-5月擴大2.45個百分點。 在鋼鐵工業4個子行業中,僅煉鐵業投資同比增長,其余3個子行業投資同比均為下降。煉鐵業投資同比增加11.64億元,從去年上半年的大幅下降41.01%轉變為今年上半年的大幅增長13.89%,其中投資增加較多的省市主要有河北增加20.69億元、重慶增加5.41億元、四川增加3.54億元,同時投資減少較多的有吉林減少13.45億元、河南減少3.75億元、西藏和青海均減少3.35億元。但從今年上半年各月情況看,煉鐵業投資同比增速不斷回落,1-6月累計增速比1-5月累計增速大幅回落17.28個百分點、比1-2月累計增速更是大幅回落35.93個百分點。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則從去年上半年的大幅增長10.83%轉變為今年上半年的大幅下降12.85%,投資完成額減少96.68億元。其中,投資減少較多的省市主要有遼寧減少32.11億元、河北減少21.37億元、安徽減少14.28億元、內蒙古減少13.51億元,同時投資增加較多的有江西增加10.81億元、山西增加4.75億元、江蘇和山東均增加3.04億元。煉鋼業和鋼加工業投資同比也分別下降24.85%和7.98%。 上半年累計,鋼鐵工業新開工項目2003個,比去年同期增加11個,其中主要是鋼加工業項目增加121個。 ⒉礦山和煉鋼投資比重下降,煉鐵和鋼加工投資比重提高。 在投資方向上,上半年累計,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完成投資655.81億元,占總投資額的31.29%,比去年同期下降0.39個百分點;煉鋼業完成投資317.37億元,占總投資額的15.14%,比去年同期下降2.64個百分點。而煉鐵業完成投資95.44億元,占鋼鐵工業總投資額的4.55%,比去年同期提高1.02個百分點;鋼加工業完成投資1027.36億元,占總投資額的49.02%,比去年同期提高2.01個百分點。 ⒊鋼鐵民間投資大幅下降,降幅繼續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上半年累計,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投資1910.12億元,同比下降11.4%。其中民間投資1489億元,同比下降13.1%,降幅高出全行業1.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總投資的77.95%,同比下降1.51個百分點。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完成投資655.81億元,同比下降12.8%。其中民間投資570億元,同比下降13.7%,降幅高出全行業0.9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總投資的86.92%,同比下降0.98個百分點。顯現了民間投資比其他投資更快速反應、在市場狀況良好時更快速集聚和市場狀況惡化時更快速撤離的特點。 (新聞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王一鳴 9 日在第 32 屆國際經濟景氣研究中心大會上表示,有人對中國經濟表現出悲觀情緒,但他認為,中國的經濟正從追求速度到追求效率轉變,隨著潛在增長力的下降,中國的經濟增速會下降,但這種減速會比其它經濟體表現得更有漸進性,速度回落更緩慢。 王一鳴認為,中國在經歷了 30 多年 10% 的高速增長后,確實已經進入了 中高速 增長階段,也就是新常態。 雖然看起來是一種速度的變化,但我們認為是一個經濟再平衡的過程,是中國經濟重塑的過程。 他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速下降會比其它經濟體更緩和的原因涉及多個方面。一是中國具有潛力巨大的內需市場,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中國居民的購買力會不斷擴大,中國的消費市場還存在巨大空間。第二是中國的城鎮化還沒有完成,并沒有達到相同經濟水平的應有標準。 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就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潛力。 他還表示,有比較強創新能力的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未來。 去年一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就達到 1 萬億人民幣, 70% 來自企業。 而正漸成氣候的東部產業向中西部產業轉移,在王一鳴看來,也將拉長產業的生命周期,對經濟放緩形成一種對沖的力量。 在王一鳴看來,更重要的是,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改革,改革只有進行時,改革創新對中國從來重要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重要, 相信中國的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一定會有新的提升,中國經濟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一定會實現。 就在本次活動所在地杭州,近期就出了以互聯網創新出名的阿里巴巴在美上市這一宗引發高度關注的案例。 杭州市副市長徐立毅在致辭中也提到了阿里、萬向等國際知名企業。他表示,對杭州而言,既存在經濟增速換擋、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等壓力,也面臨改革開放、新型城鎮化、科技創新和市場化帶來的難得機遇。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9日發布的《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報告(2014)》顯示,2013年中國資源綜合利用產值達1.3萬億元。 報告指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的資源剛性需求進一步加大,資源綜合利用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重要意義突顯。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利用規模逐步擴大,利用水平不斷提升,資源環境效益進一步顯現。 2013年,部分礦山有色金屬礦種的選礦回收率達到80%以上,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達20.59億噸,主要再生資源回收量達1.6億噸。通過開展資源綜合利用,減少堆存占地14萬畝以上。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方面,部分重點大中型露天煤礦、部分露天鐵礦開采回采率達到95%以上,部分礦山有色金屬選礦回收率達80%。 產業廢物綜合利用方面,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20.59億噸,同比增長2%,利用率達到62.3%。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冶煉廢渣等大宗固廢利用量超過21億噸。 農林廢物綜合利用方面,農作物秸稈年利用量約6.4億噸,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達到85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370億千瓦時。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方面,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主要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1.60億噸,廢鋼鐵利用量占當年粗鋼產量的11%,廢紙漿消耗量已占到總紙漿消耗量的65%以上。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數已達10萬余家,行業從業人員達到1800多萬人。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 據分析,為追上 全球船隊更新需求和市場增長趨勢 ,未來 10 年間,航運業界將需要竟約 14000 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在此情況下,繼金融危機之后長時間下滑的造船業今后走向何處正備受關注。 根據 Clarkson Research 統計,從 2014 年開始至 2023 年,未來十年間,全球航運業界或需要天文數字般的 14000 億美元船舶金融。 關鍵在于 怎么籌措這么大規模的金融? ,回顧上世紀 90 年代初,當時都認為 10 年間籌措 2000 億美元金融是幾乎不可能的事,但結果就超過籌措。在上世紀 90 年代 10 年間的實際船舶金融規模竟直逼到了 3400 億美元。 除金融機構 Syndication 和 Club Deal 以外,還有資本市場交易、德國 KG 市場和少數新進軍船舶金融領域的銀行等出現有助于這樣的結果。 然后從 2001 年開始至 2010 年的 10 年間,全球新造船舶投資總額約達到 11000 億美元水平。 據 Clarkson ,歷史總在重復,過去的 怎么籌措這么大規模的金融? 問題,今天還擺在業界的面前,據估計,未來 10 年間,船舶投資需求金額或達到 14000 億美元。 其中,占一半的約 7600 美元,與上世紀 90 年代相同,將為油輪、散貨船、集裝箱船等 3 大商船的船隊更新及擴大而使用,剩下一半將為 LNG 船、豪華游輪、 Offshore 領域等高附加值船舶需求而所使用,因此,相比過去 10 年前,在訂單總額方面出現很大差距。 尤其展望,對 LNG 船和豪華游輪領域投資規模將占全部的 20%, 在全球經濟變化走勢下, LNG 船及豪華游輪的訂單總額有望大幅增長。此外,在全球能源需求增長趨勢下,移動式海洋結構物等油氣海洋領域將占 30% 。 Clarkson 對以后航運業船舶投資趨勢持較積極態度而分析,雖然眼下難以確認 14000 億美元能否籌措,但曾在上世紀 90 年代也的確出現了意外大規模的金融提供者。在此背景下,未來 10 年間,航運業及造船業能否迎接好景引人注目。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 改革深化和經濟減速,使沉珂已久的相關矛盾凸顯。為此,部分輿論也趨于活躍:從美國底特律市政府的破產,預測中國部分城市政府即將破產;從溫州、鄂爾多斯的地產頹勢,推算中國樓市一定崩盤;從中鋼、川威、西林、海鑫等的債務問題,認為中國鋼鐵業必將崩潰,甚至有稱鋼鐵業崩潰是樓市崩盤的前兆等等,奇談怪論不絕于耳。但在實際上,中國的經濟狀況遠沒有那么糟糕,中國鋼鐵業的情勢也沒有那么悲催。 最新數據顯示,雖然鋼材價格屢創歷史新低,但在鐵礦石、焦煤等,主要原材燃料價格下跌幅度遠超鋼材價格的情況下,我國鋼鐵行業的財務狀況卻出現了明顯改善,盈利水平和主要指標都出現了趨勢性的改良。特別是飽受抨擊的資產負債率,也表現出四連降的態勢。這些都充分顯示出鋼鐵企業應對 新常態 ,著力結構調整、積極對標挖潛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8月份,列入中鋼協財務統計的全國88戶重點統計單位中有65戶盈利,23戶虧損,虧損面為26.1%,同比減虧5戶,虧損面降低17.9%;報告期實現利潤162億元,同比增加80億元;虧損企業虧損78億元,同比減虧43億元。 今年前8個月,同比向好的主要財務指標有:利潤增長97.8%、虧損企業減虧35.2%、收入利潤率提高0.33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降低0.66個百分點、管理費用降低4.9%、長期借款降低0.9%、折舊提取數增加1.3%。同比指標反映不足的分別是:存貨增長3.3%、總存貨中的產成品存貨增長5.8%、財務費用增長25.5%、銷售費用增長15.8%、應收賬款增長15%、應付賬款增長12%、短期借款增長3.2%。 數據比較可見,今年8月份財務數據的亮點主要是,資產負債率四連降,行業總體盈利水平趨勢性提高和折舊提取數的實質性增長。雄辯說明,在 壓力山大 的情勢下,全國鋼鐵行業的經濟效益仍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不過需要關注是,今年以來企業財務費用和應收賬款的大幅度增長,明顯折射出鋼鐵企業自有資金的匱乏和融資難、成本高等問題。 綜上預測:今年鋼協會員單位的盈利水平,將比去年小幅提高,利潤或在280億元左右;國家發改委口徑的行業利潤,因盈利主力多系調坯軋材的民營企業,而對今年原燃料價格下降受惠不多,利潤或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 一、市場回顧分析 9月份國內鋼市整體大幅下跌。9月上旬,鋼市延續8月下旬走勢繼續弱勢下行;中旬受鋼坯超跌大幅反彈帶動,建材、帶鋼價格出現短暫上漲,由于鋼市缺乏實質利好,鋼價迅速重歸弱勢,下跌并創出新低。截止26日,省內市場三級螺紋鋼價格2610-2630元/噸,較上月末下跌250-270元/噸;厚規格熱卷價格2910-2960元/噸,較上月末下跌270-300元/噸;中板價格3040-3060元/噸,較上月末下跌110-150元/噸;H型鋼中小規格價格2870-2900元/噸,較上月末下跌200元/噸;普通大規格價格2830-2860元/噸,較上月末下跌220元/噸;45#鋼價格3050-3080元/噸,較上月末下跌150-160元/噸。 二、市場走勢預測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工業增加值、電力、固投、房地產開發等依然在全面回落;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的投資、新房屋銷售及開發等核心數據跌勢不改,繼續對相關行業的需求消費造成較大的限制,需求低迷的狀況仍將持續;粗鋼日均產量數據依舊在增加,供應壓力不減;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穩定,全面寬松可能性不大,資金偏緊狀況未有改善;進口礦雖跌勢趨緩,但仍難以對鋼價進行有效支撐;8月中旬以來持續近一個月的暴跌走勢已暫時緩解,市場轉入震蕩階段,但后期走勢不容樂觀;政策托底的預期已被打消,主導鋼廠10月份價格政策整體以下調為主;預計10月份國內鋼市將繼續震蕩尋底。 三、影響國內鋼市運行的因素: 1 、宏觀經濟數據增速回落,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增大。 8月份,M2同比增長12.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7個和1.9個百分點。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025億元,同比少增103億元。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為17個月以來首次負增長,再次印證經濟復蘇動力不足。8月份CPI同比增長2.0%,環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1.2%,環比下降0.3%。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較上月回落2.1個百分點。近期宏觀消息方面幾乎全面以利空為主,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社會用電量等經濟數據增速全面低于預期,甚至出現負增長,反映國內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繼續限制整體鋼鐵需求的釋放。 2 、用鋼行業增速繼續下行,后期需求不樂觀。 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5%,增速較1-6月回落0.5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速回落0.5個百分點至14.1%,房地產投資繼續下滑0.5個百分點至13.2%。1-8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0.5%,降幅收窄2.3個百分點;8月份船廠新接訂單環比下降74.1%,同比下降81.2%。目前房地產行業的幾項主流數據繼續大跌,不僅嚴重制約了線螺等建筑鋼材市場需求的釋放,更對相關領域的投資、生產、消費影響加大,且家電、機械等領域也繼續面臨著消費低迷的問題,后期將抑制鋼材需求的釋放。 3 、鋼鐵產量下降,后期仍將下滑。 國家統計局數據, 1-8月份我國粗鋼累計產量為55010萬噸,同比增長2.6%;其中8月份粗鋼產量為6192萬噸,同比下降0.3%;9月中旬全國粗鋼日產量為178.7萬噸,旬環比減少0.84%。隨著鋼企盈利下滑,步入盈虧平衡線邊緣,且庫存壓力持續加大,迫使鋼企加大檢修減產力度,同時終端需求萎縮抑制產能釋放,預計后期鋼鐵產量仍會下滑。 4 、原料市場弱勢下行,鋼價支撐減弱。 9月份,鐵礦石價格弱勢下行,煤、焦市場持穩運行。26日鐵礦石普氏指數79.25美元,本月均價為83.09美元,環比下跌9.31美元。山西二級冶金焦主流出廠860元/噸,與8月底持平;唐山普碳方坯價格2400元/噸,較8月底下跌130元/噸。截止9月26日,全國41個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量約為11069萬噸,較上周減少301萬噸。三季度末鋼廠、貿易商資金壓力高度緊張,商家拋貨情緒較高,鋼廠采購動力不足,預計短期內原燃料市場弱勢運行 5、鋼材社會庫存持續回落。 截止9月26日,全國主要市場五大鋼材品種社會庫存量為1153.59萬噸,較上周減少29.63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313.14萬噸,庫存已連續三十周減倉。目前全國主要城市螺紋鋼庫存為508.32萬噸;線材庫存總量為119.08萬噸;熱軋庫存總量為276.25萬噸;冷軋庫存總量為143.93萬噸;中板庫存總量為106.01噸。受鋼價持續下跌影響,市場預期不斷下降,后期庫存有進一步走低的可能。 6、主導鋼廠下調價格。 寶鋼下調冷熱卷價格100元/噸;鞍鋼、河鋼下調板材價格100-200元/噸;武鋼下調板材價格100元/噸;首鋼維持價格不動,但熱卷優惠增加100元/噸。主導鋼廠降價貼近市場,反映出鋼廠面臨訂單壓力,對后市仍然看空。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 9月15日,上證綜指開于2330.19點,比12日的收盤點位2331.95點低開1.76點,此后大盤小幅震蕩上行,于26日收于2347.72點,比9月12日收盤點位上漲15.77點,漲幅0.68%。 一、宏觀形勢分析 1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3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0466億元,增長9.0%。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6108億元,同比增長12.1%。8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這是2008年12月以來最低增幅,比7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1-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為8.5%,1-7月增幅為8.8%。從環比看,8月份比上月增長0.20%。繼7月同比增長環比下降2.4個百分點后,8月發電量日均產量同比負增長,同比下降2.2%。這是發電量增長今年首次同比下跌。 此前一天,央行公布, 8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025億元,同比少增103億元。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19.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7個和1.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3.20萬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0個和4.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5.80萬億元,同比增長5.6%。當月凈投放現金651億元。 二、板塊分析 申銀萬國行業指數顯示,2014年9月15日-26日間,鋼鐵板塊行業指數從9月12日的1850.29點上漲到9月26日的1908.29點,上漲了58.0點,漲幅3.14%,上漲幅度超過大盤2.46個百分點;成交量從9月12日的10.56億股收縮到26日的9.29億股,收縮了1.27億股、收縮幅度為12.03%;但每股平均價格從12日的5.62 元上漲到26日的5.77元,每股價格上漲了0.15元,漲幅2.67%。 本期板塊內個股除 西寧特鋼 、 寶鋼股份 、 本鋼板材 、 攀鋼釩鈦 、 八一鋼鐵 、 新興鑄管 分別下跌5.12%、4.24%、3.39%、0.77%、0.71%、0.45%外,其他個股普漲。其中, 包鋼股份 、 貴繩股份 、 凌鋼股份 、 重慶鋼鐵 、 新鋼股份 等漲幅居前,分別上漲了10.70%、9.51%、8.31%、7.77%、7.68%。 本期跌幅最大的 西寧特鋼 ,是上期漲幅最大的個股;而本期漲幅居前的 包鋼股份 、 重慶鋼鐵 ,則在上期跌幅榜占據了第三和第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