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中心
- 首頁
- 行業新聞
文章來源:世界鋼鐵協會 2023年2月全球63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24億噸,同比下降1.0%。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3年2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10萬噸,同比下降11.9%;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066億噸,同比提高3.0%;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50萬噸,同比下降12.6%;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270萬噸,同比下降24.9%;中東粗鋼產量為350萬噸,同比提高11.5%;北美粗鋼產量為830萬噸,同比下降5.5%;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640萬噸,同比下降21.3%;南美粗鋼產量為320萬噸,同比下降3.1%。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3年2月,中國粗鋼預估產量為8006萬噸,同比提高5.6%;印度粗鋼產量為1000萬噸,同比下降1.0%;日本粗鋼產量為690萬噸,同比下降5.3%;美國粗鋼產量為600萬噸,同比下降5.3%;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560萬噸,同比下降8.6%;韓國粗鋼產量為520萬噸,同比提高1.1%;德國粗鋼產量為300萬噸,同比下降6.9%;巴西粗鋼產量為250萬噸,同比下降6.7%;伊朗粗鋼預估產量為240萬噸,同比提高14.6%;土耳其粗鋼產量為210萬噸,同比下降28.9%。
文章來源:世界鋼鐵協會 2023年1月全球63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53億噸,同比下降3.3%。 2023年1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20萬噸,同比下降4.9%;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075億噸,同比下降0.2%;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30萬噸,同比下降15.2%;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30萬噸,同比下降17.5%;中東粗鋼產量為380萬噸,同比提高19.7%;北美粗鋼產量為910萬噸,同比下降5.6%;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650萬噸,同比下降24.9%;南美粗鋼產量為360萬噸,同比下降0.6%。 上述地區含63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2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7%。 非洲:埃及、利比亞、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越南 歐盟(27國)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伊朗、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3年1月,中國粗鋼預估產量為7945萬噸,同比提高2.3%; 印度粗鋼產量為1090萬噸,同比下降0.2%; 日本粗鋼產量為720萬噸,同比下降6.9%; 美國粗鋼產量為650萬噸,同比下降6.8%;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580萬噸,同比下降8.9%;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下降9.8%; 德國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下降10.2%; 巴西粗鋼產量為280萬噸,同比下降4.9%; 伊朗粗鋼預估產量為270萬噸,同比提高27.7%;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260萬噸,同比下降17.6%。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當前經濟熱點問題作深入解讀 新華社記者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黨的二十大后黨中央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今年經濟工作,深入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系統部署了2023年經濟工作。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接受新華社等媒體記者提問,圍繞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回應當前經濟熱點問題。 明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 問:如何看待明年我國經濟走勢? 答: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從國際看,烏克蘭危機延宕發酵,全球貿易形勢不容樂觀,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糧食和能源安全問題突出,世界經濟可能面臨滯脹局面;從國內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社會風險點增多。 同時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綜合研判,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明顯下滑,而我國經濟有望總體回升,形成一個獨立的向上運行軌跡。一是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將給經濟恢復帶來重大積極影響,預計明年上半年特別是二季度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會加快恢復,經濟活力加速釋放。二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今年已經出臺實施的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結構優化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政策效應將在明年持續顯現。明年還要根據實際需要陸續出臺新政策、新措施。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發力,將積極促進經濟恢復發展。三是基數效應。今年經濟增長低于預期,客觀上造成今年經濟基數相對較低,明年只要經濟恢復正常增長,基數效應將對明年經濟數據形成一定支撐。 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和風雨如晦的外部環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但這不是 天上掉餡餅 ,必須付出艱苦努力。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努力實現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問:明年宏觀經濟政策將在哪些方面發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答:明年的宏觀政策框架可概括為五大政策加六個統籌。 五大政策就是財政、貨幣、產業、科技、社會政策。對財政政策的要求是加力提效,明年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的力度,提高政策效能,更好發揮財政撬動社會資金的杠桿作用。對貨幣政策的要求是精準有力,貨幣政策力度要夠,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投向結構要精準,尤其要支持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偟目?,財政加力、貨幣有力,就是要確保社會總需求得到有效支撐,從而使得社會總供求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和質量上取得平衡,推動經濟整體好轉。當然,產業、科技、社會政策都非常重要,要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 1+1>2 的效果,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六個統籌具有很強的年度針對性和問題導向性。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多兩難多難問題,要在多重約束下求得最優解,必須強化系統觀念、守正創新。其中關于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隨著黨中央決定優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實施,預計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會加快恢復,這將釋放出巨大的活力,促進經濟循環起來、運轉起來,加快向潛在增長速度靠攏。 問:隨著優化防疫二十條、新十條落地,各地感染數量在不斷上升,如何應對感染數量增多對經濟的負面沖擊? 答: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我們用三年艱苦卓絕的努力,有效應對了全球五波疫情沖擊,有效處置了國內100多起聚集性疫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有效守護。過去三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4.5%左右,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挂吆桶l展的成績有目共睹,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過去,在重癥率、致死率高的情況下,我們嚴格防疫是必要的、正確的、負責任的。當前,病毒傳染性強,但重癥率、致死率顯著降低,疫情防控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而且我們利用這幾年時間加強疫苗和藥物研發應用,提高疫苗接種和醫療保障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審時度勢,科學優化防疫措施也是必要的、正確的、負責任的,都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按照黨中央部署,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強統籌銜接,有序組織實施,順利渡過流行期,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平穩轉段既是對公共衛生提出要求,也是對經濟運行提出要求。實現平穩轉段必須做好過渡期管理。為應對短期內感染數量增多造成的沖擊擾動,當前關鍵是做好三件事:一是更好保障群眾的就醫用藥,不出現大范圍的醫療資源擠兌。二是保障產業穩定運行,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不能中斷。三是要做好藥品、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不能出現斷供或價格大幅上漲??傊?,困難是現實的、暫時的、難免的,要精心做好過渡期管理,曙光就在前面。 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 問:如何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強需求側管理,找到二者結合點? 答: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貫穿經濟工作全過程的主線。同時,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必須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實現社會再生產良性循環。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統一的,不是對立的,都是為了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旨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和長期增長潛力。當前形勢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舉措應該有利于擴大總需求,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同時,擴大內需的政策舉措應該有利于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和經濟的長期發展潛力,從而實現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當前經濟工作中有很多領域,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的結合點,既能夠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又有利于擴大當期需求。比如,我們迫切需要加快產業體系優化升級,這就需要加大制造業研發和技術改造的投資力度,加大新領域新賽道的投入。這些投入既是當期需求,未來產生高質量供給后,又會進一步創造有效需求。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就是典型成功案例。再如,今年不少南方省份由于干旱高熱出現缺電現象,而在東北、華北、西北一些地方又有大量風電光電無法消納,加大在電源布局、跨區域電力輸送、智能電網等方面投入,既擴大當期需求,又提高能源體系效率,為未來的需求增長和能源轉型創造條件??梢哉f,經濟發展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空白點,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結合點。只要我們創造有利的體制機制環境,采取適當的政策引導,就能夠使這些結合點變成經濟的增長點,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問:當前,受疫情沖擊最大的是消費,如何有效穩定消費增長? 答:針對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老百姓收入增長放緩、預期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存錢避險傾向上升的情況,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采取強有力措施,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增加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消費傾向高、但受疫情影響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適當增加消費信貸。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 針對住房、汽車、服務性消費等領域存在的一些限制性措施,要完善消費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消費。如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繼續實施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等。 堅持 兩個毫不動搖 提振市場信心 問:當前不少企業感到信心不足,如何提振市場信心?如何為民營企業尤其中小微企業創造更良好、更安心的發展環境? 答:當前,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發展預期偏弱,信心不足。會議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強調要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對我國是否還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否堅持 兩個毫不動搖 ,有各種不正確的議論,給社會信心和發展前景帶來嚴重不良影響。對此,中央堅決亮明態度、毫不含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 兩個毫不動搖 。 一方面,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比如,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要全面梳理修訂涉企法律法規政策,持續破除影響平等準入的壁壘。要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反對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為民營企業開辟更多空間。國企、民企、外企都要依法依規經營。 另一方面,要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要大力宣傳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就業、財政稅收、科技、創新等具有的重要作用。比如,民營經濟具有 五六七八九 的重要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2021年,民營經濟稅收貢獻已達59.6%,民營企業占市場主體96%,比重進一步提高??梢哉f,民營經濟已成為保障民生、促進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各級領導干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要加強中小微企業管理服務,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要依法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恪守契約精神,推動經濟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讓廣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增強長遠發展的信心。 問: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如何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 答: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支撐和關鍵環節。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就業難度加大,尤其是青年失業率有所上升,這將會是今后一段時期面臨的突出問題。按照會議部署,明年要突出抓好穩就業工作。 一方面,要落實落細就業優先一攬子政策。財稅、金融、投資、產業等政策實施都要堅持就業優先導向,疫情期間實施的減稅降費政策該延長的就延長,該優化的就優化。另一方面,要支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產業和企業。不斷壯大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寬準入、優化政策,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支持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通過加強勞動者權益保護等政策支持靈活就業發展。此外,明年高校畢業生將超過115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重點做好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要加強就業培訓,著力改善勞動者素質,提高就業人員與產業結構適配度。 總之,要讓產業優化升級中產生的各類就業機會充分釋放出來,要讓更多市場主體和新就業形態在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能夠雨后春筍般地成長起來,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就業帶動能力。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問:疫情加速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如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答:近幾年,受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沖突等多重因素影響,保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遇到很大挑戰。這次會議對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 一要堅定戰略自信,練好內功、站穩腳跟。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關鍵是要以守正創新方式辦好自己的事。我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制造業規模占全球30%,是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樞紐。這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堅強保障和最大底氣。我們要堅守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這個根本,把各方面的優勢和活力真正激發出來,抓緊補短板、鍛長板,努力做到更好生存、持續發展。 二要聚焦自立自強,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夯實基礎、加強儲備三件大事。要聚焦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 卡脖子 問題。要大力提升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物資儲備保障能力,多渠道確保供應安全。 三要實現升級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對于傳統制造業,關鍵是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競爭力,使得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更加堅實。制造業高端化不是都去搞芯片,服裝家具都可以高端化發展。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是加快前沿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開辟更多引領未來發展的新賽道。對于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關鍵是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重視發揮市場力量,大力支持全產業鏈發展。 四要加強開放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全球供應鏈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F在歐洲、韓國、日本對華投資增長快,特別是中小企業對中國興趣大,其中很多是專精特新 小巨人 企業。國際技術+中國生產+世界市場是很好的模式。要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要拓展科技、人才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空間,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引進用好高端創新人才,吸引更多全球創新要素資源。 問:面對世界經濟衰退、保護主義盛行,我國如何更好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和利用外資? 答:外資企業普遍關心自身在中國雙循環、自主創新戰略中的作用,這也決定其在華經營的長期信心。這次會議對吸引和利用外資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主要有四個方面內容: 一是擴準入。會議強調,國企、民企、外企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加大現代服務業開放力度,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擴大開放。發揮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各類開發區和保稅區等開放平臺的先行先試作用,已宣布的外資準入政策要抓緊落地見效。 二是優環境。會議要求,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促進公平競爭,保障外資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標準制定,加大知識產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要主動對照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 三是強服務。會議強調,要針對性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加強同外商溝通交流,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為外商來華從事貿易投資洽談提供最大程度便利,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同時,也要推動經貿人員常態化走出去招商引資。 四是抓重點。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發展,保障各類口岸物流運輸暢通,多渠道擴大先進技術及設備、能源資源產品和短缺農產品等進口。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加大對重點國別和制造業等引資力度。要推進共建 一帶一路 高質量發展。 守牢風險底線 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問: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一些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答: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的重要思路,是做大經濟實力這個分母,稀釋風險這個分子。從中期看,我國最大的底氣在于城鎮化、工業化仍處于深入發展階段,經濟需求潛力大、發展韌性強、新的競爭優勢不斷形成;從近期看,最有力的依托在于保持經濟合理增速,推動高質量發展,明年推動我國經濟整體好轉有很好的條件和基礎。下一步,按照會議部署要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底線思維,標本兼治,短長結合,統籌好化險和改革,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是關于房地產業風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明顯走弱,近幾個月來出現加速下滑,成為影響經濟運行中一個重大風險因素。下一步要立足我國巨大需求空間支撐,持續優化需求側管理,加大對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金融支持力度。中期要研究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改革完善房地產相關土地、財稅、金融等基礎性制度,多渠道增加市場化長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推動房地產企業轉型發展,有序構建房地產健康發展新模式。 二是關于金融市場和機構風險。從市場看,受美聯儲及多國央行高頻次加息、市場預期不穩等影響,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國家股市下行、資本流出、匯率貶值等壓力增大。黨中央高度重視各類市場聯動下行風險,在國務院金融委統籌指揮下,抓住主要矛盾,精準施策,近來我國股市、匯率、債市總體保持穩定運行。從機構看,我國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的基礎較為堅實,但個別中小銀行、村鎮銀行、信托公司等較為脆弱。下一步要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推動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嚴格高管、主要股東資質審核和行為監管,有效隔離產業資本和金融風險,引導金融機構找準定位,專注主業,不斷夯實金融健康發展的微觀基礎。 三是關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近年來,地方隱性債務規模增速總體放緩,但規模仍然較大,特別是部分地方債務壓力不斷增大,縣市級地方政府債務尤為突出。我們堅持 開正門、堵旁門、化存量、控增量 ,堅決禁止變相舉債、虛假化債行為,防范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平臺化,加大隱性債務處置力度。下一步要標本兼治,深化省以下財稅體制改革,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地方稅體系,夯實地方基本財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我們相信,隨著明年中國經濟整體好轉,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信心得到提振,各類經濟金融風險隱患會在發展中得到有效化解,重大風險處置能力會在發展中得到不斷增強,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一定可以守住,并在此基礎上推動經濟行穩致遠,高質量發展。 問:明年房地產政策的側重點是什么?如何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答:這次會議對房地產行業風險化解和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部署。會議認為,各部門、各地方只要認識到位,工作到位,持續抓好,房地產風險可以化解,市場可以實現平穩發展。 一是要充分認識到房地產行業的重要性。房地產鏈條長、涉及面廣,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占GDP的比重為7%左右,加上建筑業則占到14%;土地出讓收入和房地產相關稅收占地方綜合財力接近一半,占城鎮居民家庭資產的6成,房地產貸款加上以房地產作押品的貸款,占全部貸款余額的39%,對于金融穩定具有重要影響,是外溢性較強、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行業。 二是要做好應對工作,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在前期已出臺多項政策基礎上,會議從供給端、預期和需求端,以及促行業新模式轉型等方面作出部署。 供給端方面。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扛起責任,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繼續給行業提供足夠的流動性,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并購重組;完善相關房地產調控政策及制度。2022年已出臺的政策要持續抓好,2023年還將出臺新舉措,側重研究解決改善房企資產負債狀況等。 預期和需求端方面。要著力改善預期,擴大有效需求,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比如,在住房消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妨礙消費需求釋放的限制性政策,這些消費潛力要予以釋放;結合落實生育政策和人才政策,解決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鼓勵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發展長租房市場;合理增加消費信貸,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費。 三是要抓緊研究中長期治本之策。要深入研判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人口變化、城鎮化格局,包括城市群都市圈、城市更新、再城市化等,研究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擺脫多年來 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 模式。 總之,要高度重視當前房地產行業的問題和風險挑戰,同時要看到,我國城鎮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很大。近期密集出臺的政策措施將逐步見效,各項政策措施還將繼續完善。
(圖片)
2022年1-11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會員生產企業用水總量83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0.8%。水重復利用率98.2%,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噸鋼耗新水2.4立方米/噸,同比下降0.6%。外排廢水總量同比下降24%,外排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氰化物、懸浮物和石油類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26.4%、17.5%、51.9%、22%和28.7%。 廢氣排放總量同比上升2.4%。外排廢氣中二氧化硫、煙塵和粉塵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19.5%、26.7%和15.2%。噸鋼二氧化硫、噸鋼煙粉塵和噸鋼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20.1%、20.1%和12%。 鋼渣產生量8085萬噸,同比下降2.2%。高爐渣產生量20801萬噸,同比下降1.9%。含鐵塵泥產生量3633.8萬噸,同比下降1.9%。鋼渣利用率98.6%,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高爐渣利用率99.3%,比上年同期下降0.02個百分點;含鐵塵泥利用率99.5%,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 高爐煤氣產生量8800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6%。轉爐煤氣產生量707億立方米,同比上升2.1%。焦爐煤氣產生量473億立方米,同比上升2.8%。高爐煤氣利用率98.3%,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轉爐煤氣利用率98.5%,比上年同期提高0.01個百分點;焦爐煤氣利用率98.5%,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 (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進入2023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起步?各部門各地區怎么干?央視記者對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進行了專訪。 2022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有望超過120萬億元。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這樣的成績是在我國經濟總量連續兩年超過百萬億元的高基數上取得的,是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下、在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挑戰下取得的,這樣的成績可圈可點。 對于2023年經濟工作,趙辰昕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從戰略全局出發,抓主要矛盾,抓住重大關鍵環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2023年,我國將加強跨年度政策的協調銜接,推動2022年下半年以來出臺實施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設備更新改造、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政策效應在2023年持續釋放。 同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更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推動重點領域和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恢復。 2023年,我國將繼續打破各種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加大對民營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和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力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來源:央視網)
進入2023年,中國經濟如何開局起步?各部門各地區怎么干?央視記者對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進行了專訪。 2022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有望超過120萬億元。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這樣的成績是在我國經濟總量連續兩年超過百萬億元的高基數上取得的,是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下、在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挑戰下取得的,這樣的成績可圈可點。 對于2023年經濟工作,趙辰昕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從戰略全局出發,抓主要矛盾,抓住重大關鍵環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2023年,我國將加強跨年度政策的協調銜接,推動2022年下半年以來出臺實施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設備更新改造、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政策效應在2023年持續釋放。 同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更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推動重點領域和大宗商品消費持續恢復。 2023年,我國將繼續打破各種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加大對民營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和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力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來源:央視網)
導 讀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诽岢龅?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力爭達到1.5%,氫冶金、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薄帶鑄軋、無頭軋制等先進工藝技術取得突破進展。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左右,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廠。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工藝結構明顯優化,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布局結構更趨合理,鋼鐵市場供需基本達到動態平衡。 綠色低碳深入推進: 構建產業間耦合發展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 資源保障大幅改善: 資源多元化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國內鐵礦山產能、規模、集約化水平大幅提升,廢鋼回收加工體系基本健全,利用水平顯著提高,鋼鐵工業利用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以上。 供給質量持續提升: 高端鋼鐵產品供給能力大幅增強,品種和質量提檔升級,每年突破5種左右關鍵鋼鐵材料,形成一批擁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工信部聯原〔202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各有關中央企業: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 十三五 時期,我國鋼鐵工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取得顯著成效,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綠色發展、智能制造、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十四五 時期,我國鋼鐵工業仍然存在產能過剩壓力大、產業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產業集中度偏低等問題。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 十四五 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等文件,更好地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推進鋼鐵工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促進質量效益全面提升。 ?。ǘ┗驹瓌t 堅持創新發展。 突出創新驅動引領,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強化高端材料、綠色低碳等工藝技術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強化產業鏈工藝、裝備、技術集成創新,促進產業耦合發展,強化鋼鐵工業與新技術、新業態融合創新。 堅持總量控制。 優化產能調控政策,深化要素配置改革,嚴格實施產能置換,嚴禁新增鋼鐵產能,扶優汰劣,鼓勵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堅持綠色低碳。 堅持總量調控和科技創新降碳相結合,堅持源頭治理、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結合,全面推進超低排放改造,統籌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治理。 堅持統籌協調。 統籌供給保障、綠色低碳、資源安全和行業發展,遵循鋼鐵工業發展規律,保持去產能政策的穩定性和前瞻性,提高供需的適配性、有效性。 (三)主要目標 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力爭達到1.5%,氫冶金、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薄帶鑄軋、無頭軋制等先進工藝技術取得突破進展。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左右,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廠。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工藝結構明顯優化,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布局結構更趨合理,鋼鐵市場供需基本達到動態平衡。 綠色低碳深入推進。 構建產業間耦合發展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 資源保障大幅改善。 資源多元化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國內鐵礦山產能、規模、集約化水平大幅提升,廢鋼回收加工體系基本健全,利用水平顯著提高,鋼鐵工業利用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以上。 供給質量持續提升。 高端鋼鐵產品供給能力大幅增強,品種和質量提檔升級,每年突破5種左右關鍵鋼鐵材料,形成一批擁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二、主要任務 (四)增強創新發展能力。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營造產學研用一體的協同創新生態。 采取 揭榜掛帥 等方式,推動行業公共服務創新平臺和創新中心建設。 重點圍繞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薄帶鑄軋、高效軋制、基于大數據的流程管控、節能環保等關鍵共性技術,以及先進電爐、特種冶煉、高端檢測等通用專用裝備和零部件,加大創新資源投入。 發揮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作用,建立健全關鍵領域鋼鐵新材料上下游合作機制,搭建重點領域產業聯盟。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鋼鐵行業創新平臺,積極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 加強標準技術體系建設,制定發布一批基礎通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培育發展一批先進適用的高水平團體標準,滿足市場和創新需求。 (五)嚴禁新增鋼鐵產能。 堅決遏制鋼鐵冶煉項目盲目建設,嚴格落實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評、排污許可、能評等法律法規、政策規定,不得以機械加工、鑄造、鐵合金等名義新增鋼鐵產能。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應去盡去,嚴防 地條鋼 死灰復燃和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研究落實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總量、產能利用率等為依據的差別化調控政策。健全防范產能過剩長效機制,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 (六)優化產業布局結構。 鼓勵重點區域提高淘汰標準,淘汰步進式燒結機、球團豎爐等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工藝和設備。鼓勵有環境容量、能耗指標、市場需求、資源能源保障和鋼鐵產能相對不足的地區承接轉移產能。未完成產能總量控制目標的地區不得轉入鋼鐵產能。鼓勵鋼鐵冶煉項目依托現有生產基地集聚發展。對于確有必要新建和搬遷建設的鋼鐵冶煉項目,必須按照先進工藝裝備水平建設?,F有城市鋼廠應立足于就地改造、轉型升級,達不到超低排放要求、競爭力弱的城市鋼廠,應立足于就地壓減退出。統籌焦化行業與鋼鐵等行業發展,引導焦化行業加大綠色環保改造力度。 (七)推進企業兼并重組。 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依托行業優勢企業,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領域分別培育1~2家專業化領航企業。鼓勵鋼鐵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改變部分地區鋼鐵產業 小散亂 局面,增強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有序引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獨立熱軋和獨立焦化企業參與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對完成實質性兼并重組的企業進行冶煉項目建設時給予產能置換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積極向實施兼并重組、布局調整、轉型升級的鋼鐵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妥善做好鋼鐵企業兼并重組中的職工安置。 (八)有序發展電爐煉鋼。 推進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有序引導電爐煉鋼發展。對全廢鋼電爐煉鋼項目執行差別化產能置換、環保管理等政策。鼓勵有條件的高爐—轉爐長流程企業就地改造轉型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鼓勵在中心城市、城市集群周邊布局符合節能環保和技術標準規范要求的中小型電爐鋼企業,生產適應區域市場需求的產品,協同消納城市及周邊廢棄物。積極發展新型電爐裝備,加快完善電爐煉鋼相關標準體系。推進廢鋼回收、拆解、加工、分類、配送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完善廢鋼加工配送體系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電爐鋼發展示范區建設,探索新技術新裝備應用。分別遴選8家左右優勢標桿電爐煉鋼和廢鋼加工配送企業,形成可推廣的產業模式。 (九)深入推進綠色低碳。 落實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統籌推進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支持建立低碳冶金創新聯盟,制定氫冶金行動方案,加快推進低碳冶煉技術研發應用。支持構建鋼鐵生產全過程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展工業節能診斷服務,支持企業提高綠色能源使用比例。全面推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進鋼鐵企業清潔運輸,完善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差別化電價政策。積極推進鋼鐵與建材、電力、化工、有色等產業耦合發展,提高鋼渣等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大力推進企業綜合廢水、城市生活污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推動綠色消費,開展鋼結構住宅試點和農房建設試點,優化鋼結構建筑標準體系;建立健全鋼鐵綠色設計產品評價體系,引導下游產業用鋼升級。 (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 開展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行動計劃,推進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商用密碼、數字孿生等技術在鋼鐵行業的應用,在鐵礦開采、鋼鐵生產領域突破一批智能制造關鍵共性技術,遴選一批推廣應用場景,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開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廣,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鋼鐵行業大數據中心,提升數據資源管理和服務能力。依托龍頭企業推進多基地協同制造,在工業互聯網框架下實現全產業鏈優化。鼓勵企業大力推進智慧物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生產和營銷各環節的應用,不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構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積極開展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行業應用標準研究。 (十一)大幅提升供給質量。 建立健全產品質量評價體系,加快推動鋼材產品提質升級,在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能源裝備、先進軌道交通及汽車、高性能機械、建筑等領域推進質量分級分類評價,持續提高產品實物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促進鋼材產品實物質量提升。支持鋼鐵企業瞄準下游產業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發展高品質特殊鋼、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鋼、核心基礎零部件用鋼等小批量、多品種關鍵鋼材,力爭每年突破5種左右關鍵鋼鐵新材料,更好滿足市場需求。鼓勵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為先、品牌引領意識,深入推進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型制造,開展規?;ㄖ?、遠程運維服務、網絡化協同制造、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提升產品和服務附加值。 ?。ㄊ┨岣哔Y源保障能力。 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立穩定可靠的多元化原料供應體系。強化國內礦產資源的基礎保障能力,推進國內重點礦山資源開發,支持智能礦山、綠色礦山建設,加強鐵礦行業規范管理,建立鐵礦產能儲備和礦產地儲備制度。促進難選礦綜合選別和利用技術應用,推進釩鈦磁鐵礦綜合開發利用。鼓勵企業開展港口混礦業務,增加港口庫存,發揮港口庫存對資源保障的緩沖作用。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強國際鐵礦石資源開發合作。完善鐵礦石期貨市場建設,加強期貨市場監管,完善鐵礦石合理定價機制。 (十三)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立足源頭預防,從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法規標準、行政許可等方面指導企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鋼鐵企業要健全完善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持續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深入開展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淘汰落后高風險工藝技術和設備,實施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控與預警技術應用,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落實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大力提高商用密碼應用安全,提升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防護水平,制定應急響應預案,積極應對新興技術融合帶來的安全挑戰。 (十四)維護公平市場秩序。 加強鋼鐵企業生產經營規范管理,強化質量、裝備、環保、能耗、安全的要素約束作用,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實現 有進有出 動態調整。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依法依規懲處擅自新增產能、假冒偽劣、違法排污等行為,并納入聯合懲戒機制。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和行業自律精神,避免無序惡性競爭,維護行業平穩運行。建立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推進鋼鐵企業生產經營規范分級分類管理,支持開展 對標挖潛、技改升級 ,打造若干家在新材料、智能制造、綠色低碳等領域具有代表性成果、發展質量高的鋼鐵示范企業。 (十五)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實施高質量標準引領行動,加快國際標準中國標準互譯、轉化,推動國際間檢驗檢測與認證結果互認,引導中國鋼鐵產品、裝備、技術、服務等協同 走出去 。鼓勵生鐵、直接還原鐵、再生鋼鐵原料、鋼坯、鋼錠等資源性產品和半制成品進口。鼓勵國內外鋼鐵、礦山、航運企業加強合作,構筑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全球化鋼鐵產業生態圈。 三、保障措施 (十六)加強組織實施。 各地相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有關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按照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務實推進相關工作。 行業組織要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對企業的指導服務,及時反映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十七)強化政策協同。 強化政策銜接,加強產融合作。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積極支持企業承擔關鍵技術攻關和前沿技術突破任務,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加大對新材料、智能制造、綠色制造、資源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注重需求引導和標準引領,推進下游用鋼行業提高設計規范要求和標準水平,引導鋼鐵產品消費升級。推動鋼鐵行業依法披露環境信息,接收社會監督。 (十八)加強輿論宣傳。 加強政策解讀和宣貫,形成良好的輿論環境。廣泛宣傳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樹典型、學先進,維護和提升鋼鐵行業的社會形象,增強全行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加強輿論監督,及時曝光違法違規行為,強化負面警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生態環境部 2022年1月20日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工信微報公眾號(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微信)
據海關總署3月8日公布的統計數據,2月份我國出口鋼材451.2萬噸,環比大幅減少27.1%,同比減少6.9%;1-2月份我國累計出口鋼材1070.0萬噸,同比增加12.9%。 2月份我國進口鋼材81.9萬噸,環比大幅下降30.5%,同比大幅減少20.3%;1-2月份我國累計進口鋼材199.8萬噸,同比減少9.9%。 另據海關總署統計,2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8308.0萬噸,環比減少9.0%,同比減少1.4%;1-2月份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7440.1萬噸,同比減少5.5%。 雖然2月份我國鋼材出口量環比大幅減少近三分之一,但同比變化不大。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2月份,這使得許多鋼廠春節期間降低產量,接單意愿較平常月份有所降低,導致了鋼材出口環比大幅降低。在外部和下游需求環境沒有大的變化情況下,預計我國3月份鋼材出口量環比將大幅回升。 來源:《世界金屬導報》
國家統計局3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我國粗鋼產量為14958萬噸,同比增長9.2%;粗鋼日均產量為253.5萬噸,較2018年12月份日均產量增加3.3%。 1-2月份我國生鐵產量為12659萬噸,同比增加9.8%;生鐵日均產量為214.6萬噸,較2018年12月份日均產量增加5.2%。 1-2月份我國鋼材產量為17146萬噸,同比增長10.7%;鋼材日均產量為290.6萬噸,較2018年12月份日均產量減少3.8%。 來源:《世界金屬導報》
工信部日前公布了《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對原有的產能置換規則進行了修訂。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繼續推進的標志,而隨著鋼鐵行業效益的好轉,今年改革的重心將轉向去杠桿和兼并重組。 盡管鋼價大幅回升,截至去年10月,大中型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仍高達68.75%。根據規劃,經過3年至5年,鋼鐵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要降至60%以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專家也已表態,鋼鐵行業2018年要繼續加大去杠桿的力度。 江蘇樣本:杠桿率平均下降15個百分點 作為產量僅次于河北省的鋼鐵大省,江蘇省擁有多座這樣的大型鋼廠,未來的目標是要打造成為國際最具競爭力的一流鋼鐵集群。要向更高的目標靠攏,鋼鐵企業自身的經營、財務狀況至關重要。 目前鋼鐵行業效益好轉主要是供給側改革帶來的成果,并不是行業自身創新引起的復蘇。 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永鋼集團董事長吳耀芳對記者坦言,降低負債率、加大環保投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避免盲目擴張將是鋼鐵企業的主流發展方向。 作為在業內深耕30年的資深人士,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洪冰心里更是有 一本賬 。據他介紹,去年江蘇省鋼鐵全行業杠桿率平均下降了15個百分點,降杠桿的企業不僅包括經營績效好的民營企業,也包括曾經有歷史包袱的國有企業或轉型企業。 銀行不再是鋼企唯一融資渠道 通過2016、2017兩年的發展,江蘇鋼鐵行業在銀行系統授信狀況有明顯改善。 陳洪冰說,對于原有正常運營企業,在大幅降低原有杠桿率的情況下,銀行主動擴大了授信。一些負債率過高的企業本來已無法開工運行,但在企業、用戶、銀行等各相關方達成共識的情況下,也給予了企業必要的支持,初步恢復了運營,甚至扭虧為盈、步入了正常軌道。 陳洪冰表示,如今銀行不再是鋼鐵企業唯一的融資渠道。一方面江蘇省部分銀企實施了產業鏈連鎖貸款模式,特別是銷售鏈條和供應鏈條連鎖貸款模式,形成封閉循環鏈條,有效降低了貸款風險。不少托盤公司、期貨公司也都給予鋼鐵企業一定融資規模,擴大了鋼鐵企業資金池規模。隨著鋼市回暖,經銷商積極性高漲,預付款項大幅增加,也在幫助鋼廠緩解資金壓力。 中國經濟發展有典型的周期性,有些企業在資產價格高位投資,就背上了負債包袱。 陳洪冰表示,對于一些負債率高的企業來說,現在仍未還清舊賬;但對于原來自有資金比較充裕的企業,不少企業已經出清了投資成本。初步估計,江蘇有不低于10家產能在100萬噸以上的鋼企已經出清了投資成本。因此未來江蘇鋼鐵行業資產負債率降低至40%甚至30%以下是沒有問題的。 整體負債率低于60%目標能夠實現 2017年,中鋼協數次在重要會議上提出要降低行業負債率。最近一次,中鋼協常務副會長顧建國公開表示,2018年中國鋼材市場供需基本平穩,建議政府在今年加大鋼鐵行業 去杠桿 力度,同時加快 僵尸企業 退出和去產能后的再處置。 西本新干線首席研究員邱躍成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營鋼企相對較靈活,能根據市場形勢及時減產,整體虧損小,國有企業則背負較多的歷史負擔。相比民營鋼企,銀行通常和國有老牌鋼企合作更密切,這也是國有鋼企負債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太平洋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楊坤河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傳統行業,鋼鐵行業的杠桿率不宜過高。高杠桿也將影響鋼鐵行業轉型升級,或阻礙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推進。 有關方面提出, 十三五 期間,國內前10家鋼企產業集中度由目前的34%提高到60%。鋼鐵行業人士認為,2018年行業內或許會出現一些兼并重組的案例,但類似寶武這樣規模的兼并重組的概率不大。鋼鐵集團主業資產上市現象更值得關注。 在鋼鐵行業人士看來,今年鋼鐵行業仍有望維持較好的利潤水平,為行業去杠桿提供支撐,并預期政府部門出臺脫虛向實政策幫助鋼鐵行業整體去杠桿,未來幾年鋼鐵行業整體負債率低于60%的目標應該能夠實現。
海關總署統計快訊:2018年4月我國出口鋼材647.6萬噸,較上月增加82.5萬噸,環比增長14.6%,同比下降0.2%;1-4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2162.4萬噸,同比下降20.1%。 4月我國進口鋼材104.5萬噸,較上月減少18.9萬噸,環比下降15.3%,同比下降3.2%;1-4月我國累計進口鋼材449.6萬噸,同比下降1.3%。 4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8292萬噸,較上月減少286.8萬噸,環比下降3.3%,同比增長0.8%;1-4月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35340.1萬噸,同比增長0.2%。 4月我國出口焦炭和半焦炭81.3萬噸,同比增長9.9%;1-4月我國出口焦炭和半焦炭308.5萬噸,同比增長12.3%。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第二屆 京陵大數據峰會 近日在海南舉行,由國家信息中心 一帶一路 大數據中心、大連瀚聞資訊有限公司共同編寫的《 一帶一路 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2018》在此次論壇上發布。報告顯示,中國與 一帶一路 相關國家進出口總額實現較快增長,進口增速首超出口。 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與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的進出口額達到14403.2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13.4%,占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其中,中國向 一帶一路 相關國家出口7742.6億美元,同比增長8.5%,占中國總出口額的34.1%;同時,中國自 一帶一路 相關國家進口6660.5億美元,同比增長19.8%,占中國總進口額的39%,近五年來進口額增速首次超過出口。 據報告統計,亞洲大洋洲地區與中國貿易額比重占五成以上,中國與中亞地區貿易額增速最快,韓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俄羅斯是中國主要的 一帶一路 貿易合作伙伴。2017年,亞洲大洋洲地區是中國在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合作區域,進出口總額達8178.6億美元,占中國與 一帶一路 國家進出口總額的56.8%。從區域貿易額增速看,2017年,中國對中亞地區貿易額增速最快。 從中國國內地區看,東部地區與 一帶一路 國家的貿易占比近80%,東北地區與 一帶一路 國家的貿易額增速最快,廣東、江蘇、浙江、山東、上海分列與 一帶一路 國家貿易額前五名。2017年,東部地區與 一帶一路 國家的進出口總額為11494.1億美元,占中國與 一帶一路 國家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79.8%。從具體省份來看,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和上海與 一帶一路 國家的進出口總額排名前五,貿易額比重合計達67.8%。 從商品結構看,2017年中國對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出口商品出口額最高的是核反應堆、鍋爐、機器、機械器具及零件,其次是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放聲機、電視圖像、聲音的錄制和重放設備及其零附件,二者合計占中國對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出口額的38.2%。2017年中國自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進口商品進口額最高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蒸餾產品;瀝青物質;礦物蠟等,占中國自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進口額的50.3%。來源:中國新聞網
引言 5月4日,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正式啟動,實現了國內期貨市場首個原有上市品種的對外開放。鐵礦石期貨也是我國繼推出原油期貨之后,第二個走向國際化的期貨品種。 記者了解到,當日開盤后,境內外市場各方給予高度關注,已開戶境外交易者成交活躍。截至當天開盤前,共有70家境外交易者完成開戶,當日交易時段共有49家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占全部開戶數的70%。鐵礦石期貨首日引入境外交易者進展順利,為鐵礦石期貨在國際市場的成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國際化首日 49 家境外客戶參與交易 3月27日,大商所鐵礦石國際化相關規則發布,境外法人客戶積極開戶。數據顯示,截至5月4日,共有70家境外法人客戶開戶,其中金瑞期貨一家便完成了21家境外客戶開戶。在70家境外法人客戶中,通過境內期貨公司直接開戶5家,通過境外經紀機構轉委托開戶65家,境外客戶分布在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臺灣、日本、英國等國家和地區。 截至5月4日收盤,當天共有49家境外客戶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首批交易的境外客戶包括了嘉能可(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稱嘉能可)、摩科瑞能源集團(下稱摩科瑞)等多家境外產業背景企業以及磐石金融有限公司(下稱磐石金融)、浙商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浙商國際)、中銀國際環球商品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國際環球)等金融背景機構。 同時,境外經紀機構備案也進展順利。截至5月4日,有22家境外經紀機構與境內期貨公司完成了26組委托業務備案,為境外客戶參與交易提供了保障。 多年來鐵礦石期貨市場保持了較好的流動性和成交規模,市場功能發揮良好,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的推出將更方便境外企業的參與,公司今后將積極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 參與首日交易的摩科瑞公司負責人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為參與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交易,公司很早就做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組建專門交易團隊,通過了大商所特定品種交易者適當性審核,并按照國際化規則建立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信息通報等管理制度。此外,公司已在中國境內開立了NRA賬戶,準備了充足的交易資金。 據記者了解,摩科瑞是一家全球性的能源和大宗商品貿易公司,此次直接委托銀河期貨進行鐵礦石期貨交易。 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合約成交活躍,價格連續,自2013年上市以來成交量不斷遞增。2017年全年鐵礦石期貨全合約成交量超過12億手,即1200億噸,日均成交量達到500萬手左右。這也是鐵礦石期貨能夠吸引境外交易者的先天優勢,為銀河期貨和摩科瑞公司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 銀河期貨鋼鐵事業部研究總監魯曉靜向記者說道。 魯曉靜介紹,2017年中國進口鐵礦石為10.75億噸,但國內鐵礦石期貨成交量遠超出現貨量,現貨企業在盤面套保流動性充足。同時,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合約為現貨交割,鐵品位含量超過60%以上的鐵礦都可以進行交割。目前滿足交割條件的鐵礦包括卡粉、紐曼粉、巴混、PB粉、金布巴粉、羅伊山粉、麥克粉等。其中大部分鐵礦石都出自力拓等國際市場上的四大礦山,這為鐵礦石國際化提供了堅實的現貨基礎。 磐石風險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磐石公司)是另一家參與首日交易的境外交易者,其通過境外經紀機構磐石金融轉委托申銀萬國期貨參與交易。 境內外大多數產業客戶都面臨日益復雜的市場風險,與全球其他鐵礦石衍生品市場相比,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市場成交活躍,充足的流動性更能滿足境外客戶的避險和投資需求。 磐石金融董事總經理JohnBrowning表示。 JohnBrowning介紹,磐石公司是大商所批復的第一批境外經紀機構,在鐵礦石期貨國際化首日,即有多家境外客戶通過磐石金融委托申銀萬國期貨在鐵礦石1809、1901等合約上完成交易。磐石金融和申銀萬國期貨在境外經紀機構備案、NRA賬戶開立、系統對接測試、境外客戶開戶等方面保持了密切合作。 嘉能可拔得鐵礦石期貨交易境外首單 5月4日上午9時開市交易時起,鐵礦石期貨正式實施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市場交投活躍,境外客戶參與積極。截至9點05分,有19家境外客戶參與了鐵礦石期貨交易,包括嘉能可、摩科瑞等多家境外產業背景企業及磐石金融、浙商國際、中銀國際環球等金融背景機構。 記者當日在交易大廳了解到,鐵礦石期貨境外客戶首單花落嘉能可。當日該公司通過時瑞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時瑞金融)委托新湖期貨買入了1809合約。 我們看好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看中鐵礦石期貨的高流動性和龐大的市場規模,中國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將有助于形成國際貿易新的定價模式,為嘉能可提供更完善的貿易定價和避險工具。 嘉能可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記者了解,作為嘉能可的境內外經紀服務商,時瑞金融與新湖期貨在境內特定期貨品種相關業務上緊密合作。時瑞金融董事總經理RogerQuek表示,隨著中國鐵礦石國際化的開閘,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開始關注中國期貨市場,中國鐵礦石期貨的國際認可度和功能作用將會得到進一步增強。 首單境內經紀商——新湖期貨的總經理楊熙東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消費國,鐵礦石期貨上市5年來運行穩健,大連鐵礦石期貨市場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衍生品市場。此次引入境外交易者,境外礦山、貿易商、機構投資者都將陸續參與進來,鐵礦石期貨價格能更準確地反映全球鐵礦石貿易的供需變化和宏觀經濟影響,有助于推進我國鐵礦石期貨成為全球鐵礦石貿易定價基準,使中國鐵礦石期貨市場由區域性變為全球性市場,境內外市場的聯動性更強,跨市場交易更為便利,境內外客戶可以進一步開展跨國倉單質押、場外期權、產能保值等業務,降低市場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進而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產業鏈風險管理。 作為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對吸引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品種交易有重要的標桿作用。我們看到很多外資客戶對鐵礦石期貨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來自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地區的客戶。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國際化正逢其時,將對全球黑色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中銀國際環球相關負責人說。 中銀國際環球的經紀服務商——中銀國際期貨的總經理王曉炯介紹道,積極推進國內期貨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加強對原油、鐵礦石等國際化品種的支持是中國銀行集團的重要戰略部署,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境內外交易者是中銀國際期貨的經營宗旨。同為中銀集團下屬公司,中銀環球商品與中銀國際期貨在鐵礦石國際化業務正式實施前便就參與方式、結算流程、外幣質押保證金方式等內容不斷溝通,持續完善相關機制流程,為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做好充足準備。 作為嘉能可和中銀國際環球的客戶保證金存管銀行,中國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前期準備過程中,中國銀行積極配合大商所在提供全流程的結算配套服務及其他延伸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賬戶開立、資金劃轉、結售匯等,確保鐵礦石期貨對外開放后境外客戶清算業務的順利開展,保障市場平穩運行。 此外,據記者了解,哥古在線有限公司和香港獵語有限公司共同奪得鐵礦石1811合約的境外客戶首單,磐石金融、浙商國際分別奪得鐵礦石1901、1903合約的境外客戶首單。 浙商國際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境外金融機構,公司在國際化的第一時間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一方面是為了盡快熟悉各項業務流程,為今后更好地服務境外實體企業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是利用鐵礦石期貨品種的國際化特性,通過自營業務開展境內外價差研究,增強自身投研能力,培養核心團隊,為今后在更廣范圍內開展國際業務打好基礎。 國際化首日鐵礦石期貨成交逾 723 億元 據大商所數據,截至當日收盤,鐵礦石期貨單邊成交量、成交額、持倉量分別為154.49萬手、723.96億元和108.63萬手,較上一交易日分別增長12%、10%和3%。當日鐵礦石期貨1809主力合約以473.5元/噸開盤,價格最低跌至463元/噸,最后收盤至471.5元/噸,小幅下跌1.15%。首日參與交易的49家境外客戶合計成交1700余手。 廣發期貨黑色研究員周敏波介紹,當日鐵礦石期價走勢較好地反映了現貨市場情況,整體運行平穩。 鋼廠經過前期的小幅補庫后,當日采購較為謹慎,詢盤資源依然集中在主流高品粉礦,由于目前主流高品礦粉供應較為充分,市場價格承壓。但在鋼廠高利潤和下游需求帶動下,亦較難跌破前期低位,短期價格走勢將維持振蕩格局。 她說。 在境外交易者參與鐵礦石期貨市場后,鐵礦石期貨保持了平穩運行,并未出現大幅波動,這意味著國內外交易者對鐵礦石供需的預期較為一致,也證明了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市場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金瑞期貨分析師卓桂秋說。 大連鐵礦石期貨市場的平穩運行和較好的流動性,為境外客戶提供了理想的避險及投資工具。 目前,境外客戶對鐵礦石期貨國際化的積極性較高??紤]到國內鐵礦石期貨充裕的流動性和日益改善的合約連續性,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后海外礦山、鋼廠等產業客戶會陸續參與交易。 申銀萬國期貨副總經理陸三江向期貨日報記者介紹,申銀萬國期貨的境外客戶主要通過境外經紀機構轉委托方式參與交易,目前已完成4家境外經紀機構報備。 銀河期貨總經理楊青表示,摩科瑞等境外客戶參與國際化首日交易,反映出境外交易者參與鐵礦石期貨市場的熱情很高。引入境外合格交易者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將使國內鐵礦石期貨價格更具影響力,從而對鐵礦石現貨貿易的定價機制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來源:期貨日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日發布的4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54.4%,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環比回落。分析稱,這意味著全球制造業增速有所放緩。 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亞洲制造業繼續向好發展,PMI延續小幅回升走勢;歐洲制造業較快增長趨勢未變,PMI小幅回落;大洋洲制造業增速放緩,PMI回調明顯;美洲制造業增速放緩,PMI高位回落;非洲制造業增速加快,PMI明顯上升。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專家組分析稱,4月份,亞洲制造業PMI為51.8%,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持平,連續三個月穩定在51%以上。在主要亞洲國家中,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阿聯酋等制造業增速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加快。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一直領先于全球經濟增長的平均水平,仍將是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當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1.4%,較上月略微回落0.1個百分點。從主要分項指數來看,多數指數波動較小,整體來看經濟運行平穩,周期性向好態勢進一步顯現。 歐洲制造業PMI為55.1%,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降幅有所收窄,今年以來保持在55%以上的較高水平。從主要國家看,大部分國家指數水平仍保持在53%以上,且環比波動不大。作為歐洲經濟體的領頭羊,德國指數水平仍保持在58%以上的較高水平。 4月份,美洲制造業PMI連續兩個月環比回落,較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降至56.5%,降幅較上月有所擴大,但較去年同期仍有所上升,升幅為2.3個百分點。美洲制造業PMI連續回落,但指數仍保持高位,且好于去年同期,表明美洲制造業增速持續放緩,但仍運行在快速復蘇進程之中。 大洋洲制造業PMI為58.3%,較上月回落4.8個百分點,表明大洋洲制造業增速較上月有所放緩,但仍保持較快增長。大洋洲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有利于其經濟保持長期 無衰退 的發展趨勢?;诖笱笾藿洕牧己帽憩F,澳聯儲認為2018年GDP增長表現將好于去年,預期增速為3.25%,同時看好二季度經濟表現。 4月份,非洲制造業PMI為53.2%,較上月上升1.5個百分點,創出年內新高。從主要國家看,尼日利亞、埃及和南非等主要大國的制造業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