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中心
- 首頁
- 公司新聞
11月27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導、中國冶金報等主辦的2020年(第三屆)全國鋼鐵行業綠色發展大會勝利召開,南鋼上榜 綠色發展標桿企業 ,這是南鋼榮獲 國家級綠色工廠 行業能效領跑者 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型企業 鋼鐵行業綠色發展示范企業 等榮譽之后再獲殊榮,這也是南鋼推進 綠色 智慧 高科技 發展的最新成果。南鋼副總裁朱平作《南鋼超低排放技術創新與應用》大會主題演講,介紹南鋼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典型經驗。 近年來,南鋼以打造 美麗的都市型綠色鋼廠 為目標,秉承創新綠色理念,將先進的國際國內技術進行組合、創新、集成、優化、完善,在科研單位和專業環保公司等多方協助下,持續投入80多億元用于環保提升和生態保護,實施環保治理和節能改造項目100余項,建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節能降耗、環保治理設施。 南鋼陸續增加了11套脫硫脫硝裝置,完成了所有除塵器升級改造,建成了鐵礦、煤炭堆場全封閉大棚和煤筒倉,對出鐵場和皮帶通廊進行封閉改造,實現了 用礦不見礦、用煤不見煤、運料不見料、出鐵不見鐵 的治理目標,廠區環境質量大幅提升。同時持續對廠區進行綠化和美化,對沿長江三公里景觀進行綠化提升,廠容廠貌煥然一新。南鋼在鋼鐵行業中較早達到了國家超低排放標準,推動了企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出人與鋼鐵、自然和諧共生的 綠色生態工廠 。 南鋼副總裁朱平 作 演講 朱平講到,南鋼通過對標歐洲城市鋼廠、邀請專家咨詢等,從綠色焦爐、燒結球團脫硫脫硝、煤氣發電脫硫脫硝、除塵器超低排放改造、無組織超低改造、環境監控體系等維度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實施方案,取得了環境治理顯著成效,為超低排放事業譜寫了新篇章,不少項目成為行業示范工程。 朱平還介紹了南鋼在環保技術方面的創新與應用:巧妙嫁接,焦爐煙氣實現超低排放;推陳出新,焦爐地面除塵站實現國產化;大膽實踐,成為國內首家焦爐煤氣廢液制酸單位;引進國際專利技術,攻克焦化廢水難題;因地制宜,實施燒結球團脫硫脫硝;創新工藝路線,完成煤氣發電脫硫脫硝。南鋼以廠容整潔、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全新形象呈現在社會公眾面前,形成企業與周邊社區 生態和諧、社企共融 的美好景象。
南鋼股份的20年,是改革、創新的20年,是發展、輝煌的20年。 9月19日是南鋼股份上市20周年;9月27日,以 智造生態 數創未來 為主題的民族工業品牌發展論壇在南鋼股份召開。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原主席黃孟復偕夫人于義芬,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學鵬,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鄧久翔,復星國際聯席董事長汪群斌,南鋼股份董事長黃一新等參加論壇。 近期,南鋼股份多渠道、立體化、全方位地向外界展示了20年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新華社媒體矩陣,證券時報、大眾證券報等多家證券媒體,新華日報、南京日報、江蘇電視臺、南京電視臺、中國冶金報、世界金屬導報等地方和行業媒體,央廣網、騰訊、新浪、今日頭條等網絡媒體平臺紛紛刊發南鋼股份上市20周年、民族工業品牌發展論壇新聞等信息百余條,網民瀏覽總量達1 億多次。 南鋼股份20年中如何逐步褪去傳統制造業外衣,向智慧企業蛻變?傳統企業如何嫁接數字技術,向高科技企業轉型?在5G+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實踐中,南鋼股份又取得了哪些寶貴的經驗?此前,《大眾證券報》《中國冶金報》《中國證券報》《新華日報》等一大批媒體深入南鋼股份,層層剖析南鋼股份 20年盈利15倍 背后的故事。 9月27日下午,各界領導、專家學者、投資者、分析師等近300位嘉賓齊聚一堂,慶祝南鋼股份的這一盛事。穿越歲月長河,歷練時代熔爐,在會場的時間長廊,嘉賓共同回溯歷史,感受南鋼股份20年的乘風破浪、縱橫馳騁。 鋼產量突破1000萬噸、研發投入3%、直接融資243億元、累計現金分紅53.65億元、股權激勵181人、節能環保投入70億元、投入扶貧資金2500萬元、智能制造C2M……南鋼股份用過硬的實力,交出了一組高質量發展的亮眼成績單。 積淀,銘刻時光印記;創變,重塑時代格局;裂變,開啟無限可能。記錄南鋼股份20周年攜夢起航、逐夢前行的精彩宣傳片亮相主會場。南鋼股份董事長黃一新接受新華社《中國證券報》 金牛企業家 欄目專訪,講述工業互聯網化時代南鋼的新戰略布局;親歷南鋼股份發展的重點人物也在專訪中暢想未來。 道旗、空飄、大屏等多種品牌元素在民族工業品牌發展論壇主會場、十里鋼城營造出濃郁的氛圍。
9月27日,以 智造生態 數創未來 為主題的民族工業品牌發展論壇在南鋼股份舉辦。眾多嘉賓匯聚一堂,探討鋼鐵產業發展趨勢,探尋發展新格局下民族工業品牌企業的成長路徑,共同總結南鋼股份上市20年來的價值創造和成長經驗。 論壇由新華社民族品牌辦公室主辦、南鋼股份承辦。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原主席黃孟復,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學鵬,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鄧久翔,復星國際聯席董事長汪群斌,南鋼股份董事長黃一新等出席,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等專家進行了精彩的觀點分享。 資本助力 南鋼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與國家共成長,與時代共潮生。1958年,南鋼踏上鋼鐵報國的歷史征程;2000年9月,南鋼股份攜鋼鐵強國夢想起航,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登陸資本市場以來,南鋼主營收入從上市之初的34億元遞增到478億元,年產鋼從150萬噸飛躍至1100萬噸,以同行業上市公司排名11的位次,實現了盈利第4的排名。 南鋼聯黨委書記、董事長,南鋼股份董事長黃一新在致辭中表示,借力資本市場,南鋼股份從地方鋼企蝶變為品種質量領跑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作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企業、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 智慧南鋼 力爭成為引領行業轉型發展的先鋒。 黃一新表示,砥礪奮進二十載,蓄勢揚帆再出發。通過戰略、管理、技術、制造與運營以及商業模式等深度變革,實現從經營產品到經營用戶、從經營現場到經營數據、從經營企業到經營生態的轉變,努力將南鋼股份打造成為最具投資價值、最具美譽度的上市公司。 作為南鋼的戰略投資人,復星國際與南鋼創新實踐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首例要約收購,并就此展開深度合作。南鋼在復星服務全球家庭客戶生態體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復星智能制造板塊名副其實的品牌擔當。 復星國際聯席董事長汪群斌表示,復星非常榮幸參與了民族鋼鐵工業的發展,為南鋼股份取得的成績和民族工業的發展感到驕傲和自豪?;ヂ摼W的下半場將聚焦在產業互聯網的競爭,其重要抓手之一就是智能制造。復星將繼續支持南鋼股份:堅定支持南鋼股份加大研發投入,堅定支持南鋼股份進行徹底的數字化轉型,堅定支持南鋼股份通過投資并購加快產業轉型,堅定支持南鋼股份融入江北新區發展的戰略規劃。 產業賦能 打造綠色智慧發展典范 南鋼是南京制造業企業榜首,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發揮著科創引領和經濟壓艙石的作用。 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楊學鵬表示,南鋼股份在上市20周年之際成功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充分體現了綜合實力和高質量的發展成果,也為南京市的工業企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南鋼在創新引領、數字化轉型、經營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走在了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前列,在2019年榮登南京百強企業第二位、制造業企業第一位,為南京市制造業企業轉型創新發展創造了成功的經驗。 楊學鵬提出,希望南鋼股份以上市2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融入發展,充分發揮企業在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優勢,加快經營模式的轉型,推動生產制造向智能化轉型,投資布局向前沿化聚焦,帶動和推動一批具有潛力的新興企業,構造高質量產業集群的生態圈,為強富美高新南京的建設做出更大貢獻。南京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南鋼股份,為南鋼股份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表示,江北新區是創新的熱土,引進了國內外大量創新資源和高層次人才,并且在創新生態的打造、創新基礎能力的培養、創新政策的制定、創新空間的建設上,都有很多的行動。圍繞 兩城一中心 ,江北新區以 研創 經濟為核心,助推整個江北新區的創新發展。 南鋼股份上市20年來一直以創新、改革助推產業發展。前不久,南鋼股份JIT+C2M智能工廠投入使用,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打造了傳統企業向數字化企業轉變、向工業互聯網轉型的典型案例。 羅群表示,南鋼股份是江北新區熱土上典型、卓越、經典的代表,希望更多企業能像南鋼股份一樣創新、改變、轉型,向數字經濟方向發展;江北新區也將為落戶企業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同時為南鋼提供最好的保障,創造轉型的最好生態,讓每個企業都能得到最優的環境、最佳的發展機會。 作為南鋼的老領導,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原主席黃孟復始終關心南鋼的成長和發展。黃孟復表示,南鋼是靠國家的支持和廣大職工的艱苦奮斗,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也為企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黃孟復認為,南鋼股份的上市標志著企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依靠國有資本和資本市場的結合,使國有的基因和民營的基因優勢互補。在新型的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南鋼股份充分發揮黨政工團激勵群眾的作用,并疊加民營企業的市場意識、創新意識,推動企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黃孟復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發展要素的權重正向信息化、創新能力、高端人才、科技投入等方向傾斜;南鋼股份把創新、科技、高素質人才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企業今后的發展前景可期,按照這個理念繼續走下去,南鋼必然將在市場和創新上交出一份更優秀的答卷。 面對各界的殷殷祝福和美好期望,南鋼股份堅定理想信念,致力把企業建設為綠色智慧發展、產城融合的典范和美好生活家園。 加速品牌崛起 挺起民族工業脊梁 品牌是不可缺失的國家名片,品牌崛起的背后是國家、企業、企業家和員工砥礪奮進的創造過程。今年8月,南鋼股份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將借助新華社極具優勢的全球傳播資源,助推品牌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從 高原攀上高峰 。 論壇現場舉行了南鋼股份——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授牌儀式,由南鋼股份董事、常務副總裁姚永寬和新華社《中國證券報》副總編輯蔡國兆共同揭牌。 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鄧久翔對南鋼股份轉型發展的作為表示了肯定。鄧久翔指出,南鋼股份正以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核心,堅定地走在成長為世界級智能化工業脊梁的道路上。這是我們點贊支持、熱切期望的美好前景。 南鋼是民族品牌高端制造的主力軍。近年來,南鋼股份順應技術變革的潮流,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始終位居行業前列,近百項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高端產品的行業權威性和知名度快速提升。 鄧久翔表示,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將充分利用新華社豐富的媒體資源、強大的傳播渠道和高端的智庫力量,助力南鋼股份等優秀企業成為民族工業品牌的引領者,挺起我國世界級智能化工業制造的脊梁。 聚焦高質量發展 觀點云集碰撞思想火花 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華為中國區智能制造礦業有色部門CTO、東北大學、上海交大兼職教授、博導顧廷權,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進行了精彩的觀點分享:數字化生產將逐步成為主流、中國鋼鐵行業將會出現轉型升級的發展高峰等。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的演講題為《大變局、雙循環與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他認為,當今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中國的優勢首先在于國內大市場和健全的工業體系; 十四五 的發展重點,就在于國內的增長,在于國內大循環。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發表了題為《雙循環下的政策取向、智能制造與資本市場發展》的主題演講。他指出,全球經濟進入低增長高震蕩,中國是全球增量的主導者,以內循環為主、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只有制造業強國才能成為全球強國。未來以內循環為主、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民族工業品牌亟需通過創新建立高質量發展的、內需為特征的發展模式。 在接受央廣、江蘇電視臺、南京日報、南京電視臺等媒體采訪時,黃一新表示,傳統產業要在未來的發展中體現高科技產品的特征,南鋼股份要做世界科技創新的引領者。 來自主管部門、監管機構、知名企業、研究機構的負責人、企業家、股東代表、學者和投資者代表等近300人參加論壇。 9月27日上午,40多位南鋼股份的投資者、分析師來到南鋼智造鋼鐵新材料現場,實地參觀南鋼JIT+C2M智能工廠、高端軸承鋼生產線中棒廠、南鋼江岸濕地生態園,感受南鋼如何像生產 消費品 一樣智造工業品,深入了解高效率低成本智造精品鋼體系,在移步換景中欣賞藍天白云下、碧水綠樹間的 工廠花園 。
自誕生之初 , 鋼鐵報國、鋼鐵強國 的信念就被融入南鋼股份的基因,成為其20年發展的不變核心。面對新時代、新格局、新形勢,南鋼股份展現出新活力, 創建國際一流受尊重的企業智慧生命體 成為所有南鋼人共同的新愿景。時值南鋼股份上市20周年, 南京鋼鐵 官方微信公眾號將于近日推出系列文章,從 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新產業發展 等多個角度,講述南鋼股份的成長故事。今天推出第一期, 看南鋼股份如何撬動創新的力量,像生產 消費品 一樣智造工業品。 2000年,南鋼股份(600282)上市,當年凈利潤 2億 多元。20年后,南鋼股份2019年凈利潤超過 33億元 ,位居行業 第六 ;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下凈利潤仍超過 14億元 ,排名繼續提升,位列行業 第四 。 如今的南鋼股份,早已不是人們印象中傳統的鋼企。從產業結構轉型到 JIT+C2M模式 的智能制造 ,年產量達千萬噸的鋼鐵企業,鋼板能做到一塊一塊的 零售 ;通過持續創新,上市20年來,來自傳統鋼鐵行業的南鋼股份,已擺脫傳統制造業依靠固定資產擴張的老路徑,錘煉出新打法,業績不斷增長, 呈現出全新的態勢。 像生產 消費品 一樣制造工業品 2017年12月14日,南鋼作為僅有的兩家企業界代表之一,出現在北京召開的工信部2017年全國兩化融合工作座談會,并做了兩化融合工作匯報。南鋼股份 JIT(準時制生產方式)+C2M(客戶對工廠) 模式創新實踐,再獲國家層面推廣。 JIT+C2M模式 ,讓南鋼股份實現鋼板一塊一塊 零售 。 2020年7月,南鋼股份 JIT+C2M 智能工廠正式投產。這是世界首個專業加工高等級耐磨鋼及高強鋼配件的智能工廠,更是江蘇冶金行業首個 5G+工業互聯網 智能工廠 。 JIT+C2M 智能工廠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實現離散制造模式向流程制造模式的轉變,全面解決用戶在產品個性化定制、輕量化、綠色環保、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的痛點問題,并實現了從耐磨替代品種到超級耐磨鋼、高韌性耐磨鋼的全系列覆蓋。 JIT+C2M 智能工廠能突破性地滿足 未來客戶 更精益的需求。譬如,在精益造船領域,一艘船可能需要2700多種規格的鋼材,且每段鋼材的厚度、鋼度、長度各不相同。而鋼廠一爐鋼就是150噸,一些訂單對每種鋼的需求可能只有幾噸,甚至不到一張板。南鋼JIT+C2M模式,可滿足不同客戶的定制化需求,將造船周期縮短10%以上;對南鋼自身而言,前期用工成本減少超過10%,鋼板利用率提高3%以上。 基于JIT+C2M模式的智能工廠能滿足大規模 個性化定制需求 ,并實現集約化生產,帶來效率最高、成本最優的產業鏈協同,這正是 工業4.0 的范疇。在此前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中,南鋼JIT+C2M模式被認定為 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典型 。JIT+C2M模式及智能工廠,正是南鋼股份全面邁向 智能制造 和 數字化 的縮影,凝聚著南鋼股份以 科技為核心 的 創新。 研發投入占比躍升,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南鋼股份董事長黃一新表示, 企業的發展動力必須從要素驅動轉為創新驅動。 來自傳統鋼鐵行業的南鋼股份,如今正逐步邁向科創驅動、具有產業深度的 高新技術企業 。 實際上,研發投入和營收占比,都折射出南鋼股份對創新的重視和執著。最近3年,南鋼股份研發投入的金額、營收占比都穩步提升。僅2017年, 南鋼股 份 研發投入11.79億元,占同期營收比例為3.14%; 2018年,研發投入15.36億元,占同期營收比例為3.52%; 2019年,研發 投入18.23億元,占同期營收比例達到3.80%; 。 對比申萬鋼鐵行業A股35家公司,最近三年來,南鋼股份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排名同樣呈現不斷提升態勢,2017年排名第 十二位 ,2018年躍升至第 七位 ,2019年再升至第 六位 。 不僅如此,南鋼股份今年提出,要繼續加大 研發創新剛性投入 ,在研發經費投入、試驗設施完善、試驗損失計提、合作課題設立、專家費用預算等方面,每年必須有剛性的增長指標、優化的制度流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 當然,對企業而言,創新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體系化、整體化作戰。南鋼股份格外重視 創新體系 的不斷完善和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董事長黃一新今年初強調,南鋼不但要提升創新能級,還要設立創新的近、中、遠期目標,制訂創新戰略規劃,公司總部、四大事業部、新產業集團、研究院、職能部門都有創新的總體戰略規劃和子戰略,南鋼創新委員會要統籌策劃該項工作。 南鋼股份制度支撐創新還劍指創新主體—— 人 。董事長黃一新提出,在創新激勵機制上, 大膽推出 技術合伙人制度 ,讓創新成果與創新個人、創新組織、協作單位等長久分享。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鋼企作為傳統制造業領域的重資產行業,通常依靠固定資產擴張(包括投資或并購)來提升業績。但是,南鋼股份的固定資產自2014年底223.25億元的上市以來峰值后,穩步減少,2019年底為190.17億元。也就是說,南鋼股份業績增長,已不再沿襲依靠固定資產擴張的鋼企老路,而是 創新驅動帶來的效率提升 。 南鋼正以極致的成本競爭力、智造生產力、高端品牌力,努力打造 綠色、智慧、高科技 的新標簽,成就最具競爭力的高科技產業集團。
來源: 證券時報網 斗轉星移,南鋼已經邁過了60載崢嶸歲月,幾代鋼鐵人頑強拼搏、改革創新,締造了江蘇鋼鐵工業的搖籃。在成長為鋼鐵巨人的同時,南鋼人不忘肩上的社會責任,不斷打造硬核產品支撐國家建設,用行動守護綠水青山。正值南鋼股份(600282.SH)上市20周年,讓我們以 綠色、智慧、高科技 為主線,翻開南鋼奮斗前行的畫卷。 從廠區到景區, 南鋼股份演繹綠色蝶變 曾幾何時,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鋼鐵行業,被貼上了 污染大戶 的標簽。一提到鋼廠,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高聳的煙囪冒著滾滾濃煙,煙塵彌漫的環境下行人掩鼻而過。讓人驚嘆的是,如今置身南鋼廠區內,綠樹成蔭,移步換景,就如同走進一座 工廠花園 。 用礦不見礦、用煤不見煤、運料不見料、生產不見塵 為南鋼的環保工作作了最好的注解。 二十年來,南鋼股份引進國際最先進的綠色環保技術和工藝,建設和推動環保項目的高效運行。公司綠色制造優于國家清潔生產一級標準,成為工信部認定的 綠色工廠 示范企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評定的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型企業。 十四五 期間,中國將全面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拓展節能減排新途徑,實現鋼鐵工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南鋼股份董事長黃一新指出,公司將進行全工序節能診斷與裝備改造規劃,打造城市鋼廠綠色發展樣板和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今年南鋼股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大保護的重要講話精神,建設長江岸線生態濕地園,美化長江沿岸生態環境;燒結機脫硫脫硝、5萬發電機組脫硫、原料場封閉大棚、煤筒倉等一批超低排放重點環保項目的陸續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同比下降38%以上。 從制造邁向智造, 數字化轉型升級無處不在 南鋼的愿景是創建 國際一流受尊重的智慧生命體 ,這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體現了鋼企的人文關懷和進取精神。今日的南鋼股份,已經完成了主體裝備的進化迭代,數字化升級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智慧場景隨處可見。創新已成為每個員工的工作習慣,數字化已寫進每個員工的成長基因,南鋼在不知不覺間發生躍變。 2015年,南鋼率先在國內鋼鐵行業中實施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配送,經過幾年的服務與創新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與 互聯網+ 、智能制造充分融合的JIT+C2M智能制造新模式,顛覆傳統的生產組織模式、管理模式、經營模式。2020年7月,南鋼自主設計、創新和集成,建設的世界首個專業加工高等級耐磨鋼及高強鋼配件的智能工廠—— JIT+C2M 智能配送工廠投產,通過深加工產品打穿C端到M端的通路,實現像生產消費品一樣生產鋼鐵產品。南鋼JIT+C2M模式獲得多方肯定,被國家工信部《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年~2020年)》列為個性化、柔性化產品定制新模式,入選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實施架構白皮書,同時入選中宣部等聯合主辦的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 智慧 南鋼聚焦 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 。產業智慧化,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一體化智慧中心,實現研發、生產、采購、營銷、物流、決策等全要素互聯互通,供給端從供應鏈向完備的供應網升級,需求端由 在線 、 互動 向 智能 方向轉變,以極具活力的運營體系、深度的營銷觸達網絡、高效的客戶服務能力實現由傳統產業向生產與用戶服務型產業轉型;智慧產業化,發展旗下新產業子公司,以金恒科技、鋼寶股份、鑫智鏈科技、鑫洋供應鏈等為核心平臺,將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沉淀的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力向外輸出,為社會賦能。 智慧 體系帶來南鋼產量和效率的大幅提升,從2016年到2019年間,人均產噸鋼增長了35%;同時,管理費用率下降了1.71個百分點。對于年營收逾400億的南鋼股份而言,此舉每年可增加利潤十多億元,大幅增厚公司業績。 硬核賦能,南鋼股份 打造高科技產業生態圈 打造21世紀鋼鐵巨人,既需要堅守綠色發展、智慧生態,也需要高科技賦能。一直以來,南鋼股份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無論是資金還是人員的投入上都遠超一般鋼企。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公司的技術成果層出不窮。2010年以來,南鋼共有30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等級科技進步獎,累計主持及參與起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共計38項,承擔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14項。2020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世界最寬的因瓦合金、低溫型鋼等46項高附加值新產品研發。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南鋼股份多項研發成果順利轉化為重磅級產品,例如在國內市場率先打破國外壟斷9鎳鋼,國內唯一獲得國際石油巨頭沙特阿美認證的抗酸管線鋼,國內唯一可生產深海管線鋼,國內唯一100kg水電鋼板,國內唯一低溫容器用鋼7鎳鋼;另外還有超高強鋼等多個市占率國內第一的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高標軸承鋼是先進鋼鐵材料中的高附加值產品,同時也是國內急需的 關鍵產品 、 卡脖子產品 ,南鋼股份的高標軸承鋼推廣應用正在順利進行,其汽車鋼體系已經通過東風日產ASES體系評價,高標軸承鋼通過SKF、舍弗勒、NSK等體系審核,汽車鋼通過舍弗勒、本田、東風等國內外高端用戶審核,受到工信部的高度評價。 得益于產品高科技含量,南鋼股份的產品得到了國際、國內客戶的廣泛認可。今年,公司的100mm厚集裝箱船用止裂鋼板通過7國船級社認證,系目前國內認證最厚規格。同時,公司中標國內、國外43個重點工程,包括國家特大型工程11個、國外大型工程項目4個,有力地保障了未來持續增長。 走進今天的南鋼股份,車間作業井井有條,工業生產高度自動化,技術突飛猛進,南鋼股份用行動詮釋 綠色 智慧 高科技 的發展理念,堅定地走在成長為世界級智能化工業脊梁的道路上。
來源: 中國證券報 中證網 近幾年,南鋼股份在中國鋼鐵冶煉行業中的綜合競爭排名一直在提升,南鋼股份董事長黃一新多次提出要把南鋼打造成科技型企業。 日前,中國證券報記者走進新華社民族品牌南鋼股份,感受綠色、智慧、高科技的南鋼?! ? 鋼鐵制造也能 私人定制 鋼鐵企業一直被外界貼上 傻大黑粗 的傳統形象,好像與科技型企業并無關聯。 工業智能化、數字化在傳統產業的轉型中得到應用,作為傳統冶金企業,南鋼股份早已經布局構建智慧鋼鐵生態。 智慧制造 早已成為南鋼股份的一塊 金字招牌 。南鋼股份先后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工信部制造業 雙創 平臺試點示范企業等稱號,以及中國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A+級(極強)、工信部企業上云典型案例等榮譽。 黃一新董事長給出的解釋是 數字技術能夠重塑甚至顛覆傳統企業,傳統企業嫁接數字技術是可以成為科技型企業的 。 黃一新認為,南鋼股份在 十三五 期間就提出要創建 國際一流受尊重的企業生命智慧體 企業愿景,率先倡導 JIT+C2M (準時制生產方式+客戶對工廠)生產模式,滿足客戶個性化定制需求。 2018年,南鋼提出工業品 C2M 概念,即從生產端直接到消費端,開始是大客戶ToB,后來又到小客戶ToC,這個實現比較難,需要有高精度高質量零件化來滿足低中端用戶需求,把工業品制成消費品。近幾年,隨著5G技術的成熟,南鋼提出用5G+工業互聯網結合JIT模式,打造 JIT+C2M 智能制造燈塔工廠,解決行業痛點,滿足終端客戶需求,這是一種科技+商業模式創新。 南鋼股份的智能工廠,運用5G、集成智能機器人、無人立體倉儲等新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南鋼產業鏈服務能力,助力南鋼進軍機械裝備智能深加工細分領域。 公司介紹, JIT+C2M 智能工廠不僅是江蘇冶金行業首個 5G+工業互聯網 智能工廠,還是世界首個專業加工高等級耐磨鋼及高強鋼配件的智能工廠。 此外,南鋼股份在 十四五 期間將推行數字工廠建設,運用 5G+互聯網+邊緣計算/云計算 新技術,把南鋼股份在線工藝裝備人機互聯、場景互聯,把數字工廠產生的大數據運用到經營層面,用大數據進行經營、運營及智能決策。 南鋼股份還要成立C2M互聯網平臺,其管理層提出 一切業務數字化,一切數字業務化 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 ,把南鋼股份真正變成一個平臺型的企業。 正如黃一新預言: 數字化技術賦能的工業產業互聯網風口已經來臨,但是工業產業的互聯網巨頭尚未出現,會不會來自傳統制造行業,極有可能! 未來,南鋼股份將從一個傳統的制造業變成綠色、智慧、高科技的新的產業形態和產業模式。 鋼鐵俠 裂變出 IT牛企 自2013年以來,南鋼股份研發投入持續保持在3%以上,南鋼股份及旗下的金恒科技、宿遷金鑫是高新技術企業。 金恒科技前身是南鋼的信息化建設推進部門,現在已成為南鋼數字化自主研發創新平臺,并于2017年成功在新三板掛牌,注冊資本1.8億元。經過8年的發展,金恒科技凈資產由0.3億元增長到目前的3.6億元,增長了11倍,人員由最初的52人發展到目前的800人。信息化改變了南鋼股份傳統冶金行業的形象,也為其轉型高科技產業集團奠定了基礎。 數字化建設也提升了南鋼股份的生產力,公司鐵、鋼、材產量連年提升,2018年首次實現了數代建設者夢寐以求的 破千 夢想,2019年生產精品鋼1097萬噸。 這些年,金恒科技加大了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冶金機器人、物聯網智能裝備等領域的研發、應用和市場開拓,研發投入占比保持在11%以上,收入年復合增長率為31.85%,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為36.72%。 金恒科技已成功為寶武集團、中信特鋼、蘭州石化、匯鴻集團、可口可樂(中國)、伊利乳業等百余家企業提供ICT產品和智能制造服務,無人抓渣行車、自動焊標牌機器人、連鑄自動加保護渣機器人等一批明星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深得用戶好評。 除了自主研發之外,南鋼股份還與北京科技大學、東南大學等合作,共同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研發。 智能裝備應用場景豐富 當前,南鋼股份整體裝備從大型化、現代化、信息化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主體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擁有較為豐富的智能裝備應用場景。 南鋼股份有先進的檢測系統。原料粒度識別系統通過AI(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對礦焦顆粒尺度進行在線計算、分布統計;對高爐入爐原料粒度大小進行實時檢測,快速、準確地提供粒度信息。該系統可應用于焦炭、礦石、燒結礦等粒度檢測工作。鋼板表面尺寸檢測系統采用光學檢測設備和電磁超聲檢測設備配合相應的執行機構、智能算法和軟件,完成板材信息的獲取、處理及傳輸。 自主研發廢鋼驗收檢測判級系統。在過去的廢鋼質檢工作中,質檢環境不便捷、質檢人員需頻繁上下車,質檢結果不穩定,標準不統一,人為因素摻雜較多,整車廢鋼料型相似、密度過大,檢驗過程粗放、統計不精確等問題較嚴重。廢鋼驗收檢測判級系統可通過攝像頭采集圖片,遠程識別廢鋼;利用人工智能建模進行廢鋼識別、異物識別和級別判定;通過圖像分割、多尺度樣本訓練等實現智能識別和精準統計,使得廢鋼識別效果大幅增強。 南鋼股份還有精整產線機器人。精整探傷樣棒庫機器人具有智能定位、樣棒自動存取、樣棒規格及型號等綜合信息查詢、樣棒使用歷史追溯及壽命預判等功能,實現樣棒智能化管理。精整圓棒缺陷修磨機器人利用視覺識別探傷后缺陷位置,引導修磨位置;精確控制修磨壓力,保證修磨質量、精度和穩定性;開發智能修磨數學模型,制定動態調整修磨策略和修磨參數。 除了上述智能裝備應用場景外,鋼板表面缺陷系別系統、廢鋼場地3D掃描無人行車、全自動沖擊實驗室、無人行車應用等同樣是南鋼股份 數智 發展的有力探索。 南鋼股份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做強鋼鐵產業,重點發展先進鋼鐵材料;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新產業的發展。南鋼股份還將致力于打造具有自我感知、自我學習、自我決策、自我迭代、自我進化等功能的企業智慧生命體,實現從線性增長到指數增長,構建以鋼鐵新材料為核心的相互賦能、復合成長的產業鏈生態圈,將南鋼股份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先進材料智能制造商。
來源:大眾證券報 我們可能無法想象,年產量達千萬噸的鋼鐵企業,鋼板能做到一塊一塊的 零售 。從產業結構轉型到 JIT+C2M模式 的智能制造、數字化蝶變……透過持續創新,上市二十年來,來自傳統鋼鐵行業的南鋼股份(600282),已錘煉出這般新打法。 回首2000年上市時,南鋼股份在A股同行中,業績不算出眾,當年凈利潤2億多元。二十年后,南鋼股份躍居前列,2019年凈利潤超過33億元位居行業第六;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下凈利潤仍超過14億元,排名繼續提升,位列行業第四。南鋼股份業績增長,更已現擺脫傳統制造業依靠固定資產擴張老路徑的新態勢。 如今的南鋼股份,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鋼企。 一爐鋼與一艘船的魔法奇緣 2017年12月14日,南鋼作為僅有的兩家企業界代表之一,出現在北京召開的工信部2017年全國兩化融合工作座談會,并做了兩化融合工作匯報。南鋼股份 JIT(準時制生產方式)+C2M(客戶對工廠) 模式創新實踐,再獲國家層面推廣。 JIT+C2M模式 便可讓南鋼股份實現鋼板一塊一塊 零售 。 2020年7月,南鋼股份 JIT+C2M 智能工廠正式投產。這是世界首個專業加工高等級耐磨鋼及高強鋼配件的智能工廠,更是江蘇冶金行業首個 5G+工業互聯網 智能工廠。 JIT+C2M 智能工廠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作為 5G+工業互聯網 的鋼鐵個性化定制智能工廠,能自主實現對數控機床、六軸機器人、桁架機器人以及AGV小車等高端制造裝備的 端到端 集成;通過5G+工業機器人協同作業,實現上下料分揀、視覺物料識別、熱處理設備、拋丸、噴涂、自動打包、自動化立體庫等工序智能協同,實現離散制造模式向流程制造模式的轉變,全面解決用戶在產品個性化定制、輕量化、綠色環保、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的痛點問題,并實現了從耐磨替代品種到超級耐磨鋼、高韌性耐磨鋼的全系列覆蓋。 JIT+C2M 智能工廠能突破性的滿足未來客戶更精益的需求。譬如,在精益造船領域,一艘船可能需要2700多種規格的鋼材,且每段鋼材的厚度、鋼度、長度各不相同。而鋼廠一爐鋼就是150噸,一些訂單對每種鋼的需求可能只有幾噸,甚至不到一張板。南鋼JIT+C2M模式,于客戶而言,可滿足不同客戶的定制化需求,將造船周期縮短10%以上;對南鋼自身而言,前期用工成本減少超過10%,鋼板利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 實際上,基于JIT+C2M模式的智能工廠能滿足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需求,并實現集約化生產,帶來效率最高、成本最優的產業鏈協同,這正是 工業4.0 的范疇。在此前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中,南鋼JIT+C2M模式被認定為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典型。 JIT+C2M模式及智能工廠,正是南鋼股份全面邁向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縮影,凝聚著南鋼股份以科技為核心的創新。 創新驅動與研發投入占比躍升 來自傳統鋼鐵行業的南鋼股份,如今卻是科創驅動、具有產業深度的高新技術企業。 企業的發展動力必須從要素驅動轉為創新驅動。 南鋼股份董事長黃一新曾如是說。 實際上,研發投入和營收占比,都折射出南鋼股份對創新的重視和執著。僅2019年,南鋼股份研發投入18.23億元,占同期營收比例達到3.80%。18.23億元是什么概念?這已經接近南鋼股份十年前凈利潤9.19億元的兩倍。 《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從最近3個年度來看,南鋼股份無論研發投入金額,還是研發投入的營收占比都穩步提升。2018年,研發投入15.36億元,占同期營收比例為3.52%;2017年,研發投入11.79億元,占同期營收比例為3.14%。 對比申萬鋼鐵行業A股35家公司,最近三年來,南鋼股份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排名同樣呈現不斷提升態勢,2017年排名第十二位,2018年躍升至第七位,2019年再升至第六位。 不僅如此,南鋼股份今年提出,要繼續加大研發創新剛性投入,在研發經費投入、試驗設施完善、試驗損失計提、合作課題設立、專家費用預算等方面,每年必須有剛性的增長指標、優化的制度流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 當然,創新豈能只是砸錢。對企業而言,創新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體系化、整體化作戰。南鋼股份格外重視創新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董事長黃一新今年初強調,南鋼不但要提升創新能級,還要設立創新的近、中、遠期目標,制訂創新戰略規劃,公司總部、四大事業部、新產業集團、研究院、職能部門都有創新的總體戰略規劃和子戰略,南鋼創新委員會要統籌策劃該項工作。 南鋼股份制度支撐創新還劍指創新主體——人。董事長黃一新提出,在創新激勵機制上, 大膽推出技術合伙人制度,讓創新成果與創新個人、創新組織、協作單位等長久分享。 注重科技創新,增強公司長期競爭力。 天風證券在對南鋼股份2019年年報的研究報告中這樣表述。 不走尋常路與盈利20年15倍 《大眾證券報》記者還發現,從產品結構轉型升級,到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南鋼股份的創新無一不是圍繞主業做精做強,力爭實現高質量發展。 目前,公司在高強鋼、橋梁鋼、新能源用鋼、軌道交通用鋼、復合板及特殊合金鋼和特殊用途鋼等應用、需求前景廣泛的領域,都有突破甚至形成優勢,高端產品不斷發力。 中國素有基建 狂魔 之稱,橋梁、軌交等是基建重要方向,相關鋼材需求旺盛。藏木雅魯藏布江特大橋就有南鋼股份橋梁鋼的助力,而南鋼股份多個橋梁鋼優勢產品,已實現規格全覆蓋,并向國內國際供貨。軌道交通用鋼上,南鋼股份也有不少優勢產品。高速鐵路彈條用鋼應用國內高鐵線路總業績第一,占總市場份額超25%。 此外,中國第三代核電技術工程 華龍一號 、可燃冰開采平臺 藍鯨一號 等諸多國之重器上,都能看到 南鋼 優質產品的應用。持續創新下南鋼股份厚積薄發,在中厚板、特鋼和復合材料等領域,以及高端產品上也已形成獨特優勢。 創新給予了南鋼股份豐厚回報。2019年,凈利潤超過33億元,是2000年上市當年2億元出頭的15倍以上;凈利潤額已接近2000年全年營收。營收方面,南鋼股份2019年達到480億元,較2000年的34億元,增逾1300%。 國信證券的研報中對南鋼股份這樣分析: 中厚板優勢明顯,研發帶動先進鋼鐵材料發展。公司中厚板產品市場競爭力強,2019年在行業整體向下的情況下,公司中厚板平均售價仍有4094.62元/噸,毛利率達17.03%。 而且, 拳頭產品外,公司注重先進鋼鐵材料的研發,高附加值產品貢獻不斷提升。2019年公司生產先進鋼鐵材料141.52萬噸,同比增長4.98%,對應毛利率達13.72%,較2018年增長0.77個百分點。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鋼企作為傳統制造業領域的重資產行業,通常依靠固定資產擴張(包括投資或并購)來提升業績。但是,南鋼股份的固定資產自2014年底223.25億元的上市以來峰值后,穩步減少,2019年底為190.17億元。也就是說,南鋼股份業績增長,已不再沿襲依靠固定資產擴張的鋼企老路,而是創新驅動帶來的效率提升。 為什么要成為高科技企業? 南鋼股份董事長黃一新在公司2020年計劃會上的反問,或許是投資者們未來重新認識南鋼股份及其價值時最好的注腳。
50.73% 的現金分紅高比例、 9.65% 的高股息率 。 在全國鋼鐵產能量增價跌、鐵礦石價格上漲吞噬鋼企利潤、鋼鐵行業效益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南鋼股份(600282)的2019年報為投資者帶來了 一份驚喜 。 年報披露的先進鋼鐵材料提量、資本結構持續優化,以及效率提升、成本削減、科技創新、產品升級、綠色發展、產業鏈生態鏈等經營能力和競爭實力,必將為公司發展添加強勁的動能。 3月25日,南鋼股份線上舉行2019年度業績說明會, 董事長黃一新,副總裁、董秘徐林,副總裁徐曉春,總會計師梅家秀等,與研究員、機構投資者、媒體代表遠程就前一天披露的2019年年報,以及當前戰 疫 、未來發展等情況展開交流。 投資者高回報 資本結構持續優化 報告期內,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79.70億 元,同比增長 9.91% ; 歸母凈利潤為 26.06億 元 ; 資產負債率為 49.72% , 同比 降低 2.19個百分點 。公司擬 每10股派現 3.00元 (含稅),共計現金分紅13.2億元,現金分紅比例約 50.73% ,按公司3月24日最新收盤價計算, 股息率達 9.65% 。 好產品價值齊升 競爭力行業領先 2019年,南鋼股份聚焦 先進鋼鐵材料 等戰略、優勢產品,提升專用板材和特殊鋼長材產品競爭力。公司生產的先進能源用鋼、高技術船舶及海工鋼等特鋼品種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中 新材料產業 的先進鋼鐵材料,保持了行業領先的競爭力。 報告期內,公司先進鋼鐵材料實現銷量 137.26萬噸 ,工程機械用鋼、抗酸管線鋼、高標軸承鋼、復合板、鎳系鋼等高附加值產品銷量創新高, 高端產品增益 4.54億 元 。報告期內先進鋼鐵材料銷售價格4977.57元/噸(不含稅),實現價量齊升,也有力支撐了公司產品綜合平均售價。此外, 南鋼股份2019年產品出口逆勢上揚,實現銷量50.39萬噸,同比增長31.50%。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直銷客戶占比超過60% 。 科創引領 向新材料服務商轉型 南鋼股份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推動從鋼鐵制造商向材料服務商發展,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報告期內,公司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完成高錳低溫鋼、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復合板等63個新產品研發、15項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累計95個產品銷售實現從0到1的突破,其中38個系2019年新研發產品。同時,公司還有16個新產品通過省級鑒定,其中11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5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加強高端研發平臺建設及提升數字研發能力,并嘗試通過與客戶共建聯合創新中心,積極為用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南鋼股份稱,公司還將強化鋼鐵新材料相關產業鏈運營能力和戰略成長能力,重點提升 金恒信息、鋼寶股份、鑫智鏈、鑫洋供應鏈 等四大平臺社會服務及盈利能力。
2020年2月10日下午,南鋼股份就公司疫情防控及近期生產經營情況舉行線上投資者交流會,公司董事長黃一新,副總裁、董秘徐林,總會計師梅家秀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會。會議由董事長黃一新先生介紹公司總體情況并在線回復投資者提問,共超過600名投資者、分析師通過Wind 3C會議系統、微信分享以及電話參會。 會上,黃一新就近期南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及南鋼的生產經營情況,跟投資者做了分享。 1月份,南鋼股份生產經營產銷兩旺,實現開門紅。疫情發生以來,南鋼堅持把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政治任務,全力保障員工健康和安全生產。 截止目前,南鋼確保沒有發現一例疑似、確診病例,疫情防控系列工作得到省、市、區各級領導的肯定,以及央廣新聞、江蘇衛視、中國金融信息網及學習強國的宣傳報道。 目前,公司鐵礦石、焦炭等原燃料保持合理庫存。南鋼股份產品中特鋼和品種鋼占比較高,保供矛盾及產品銷售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南鋼股份積極應對形勢變化,將疫情對生產經營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堅持全年生產經營計劃目標不動搖。 黃一新指出,疫情在短期內對鋼鐵產業鏈的供需節奏造成較大影響,原料供應受阻、鋼材價格遭沖擊。隨著疫情的緩解和解除,上下游將會重新復產復工,特別是需求端由于受人口流動性控制停工影響大,復工后有望出現趕工造成的需求集中爆發,今年的鋼市總體運行將呈現先抑后揚的態勢。 在現場提問環節,各投資者與南鋼股份高管就公司原材料庫存、近期產品訂單情況、原材料及產品物流情況、公司分紅計劃等投資者關心的問題作了深入交流。目前,南鋼的生產經營受疫情的影響可控,2-3月公司產品訂單和生產發貨計劃基本正常;南鋼所有員工凝心聚力、堅定信心,堅決打贏本次疫情防控阻擊戰,將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化解到最小,以更加穩健的財務表現、持續穩定的現金分紅回報廣大投資者。
近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布對相關指數進行調整,南鋼股份(600282.SH)被納入中證紅利指數和上證紅利指數,本次調整將于12月16日正式生效。 中證紅利指數選擇上海、深圳交易所中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100只股票作為樣本,以反映A股市場高紅利股票的整體狀況和走勢;上證紅利指數共50只股票。本次南鋼股份被納入中證紅利指數和上證紅利指數,代表著公司擁有良好的內在價值,投資價值獲得認可。 2018年12月,南鋼股份推出《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明確2018-2020年度,南鋼股份每一年度擬分配的現金紅利總額不低于該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30%。2019年4月26日,南鋼股份實施完成現金紅利派發,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00元(含稅),共派發紅利13.27億元,紅利分配比例達到33.10%。 作為行業領先的高效率、全流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南鋼股份堅持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發展理念,以 創建國際一流受尊重的企業智慧生命體 為愿景,聚焦產業發展和價值增長。今年以來, 南鋼股份分別被納入 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系列 、 標普道瓊斯新興市場全球基準指數 和 MSCI新興市場指數三大國際指數 ,并被納入 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 ,表明南鋼股份于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三個范疇表現卓越,獲得國際投資機構的認可。 截至12月4日,南鋼股份滬港通持股占比3.64%,在鋼鐵上市公司中處于領先地位。
近日,江蘇省財政廳、江蘇省科學技術廳下發《2021年度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第一批)的通知》,南鋼《低碳節鎳型超低溫容器鋼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上榜,并 獲得 最高等級專項資金支持 (2000萬元),彰顯了南鋼 雙碳 工作方面的先發優勢。這是繼發布 碳十條 之后,南鋼 雙碳 領域的又一里程碑。 此前,2006年南鋼的《低碳貝氏體鋼寬中厚板(卷)生產關鍵技術研發及規模產業化》項目、2012年南鋼的《油氣儲運用超低溫9%Ni鋼和特殊環境管線鋼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2017年南鋼的《大型工程裝備用1000MPa級以上超高強鋼板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先后三次 承擔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 項目產品節鎳型超低溫容器用鋼,不僅具有優異的低溫韌性和塑性,還具備高強度、高止裂、易焊接等特性,生產難度極大。按最低服役溫度分為三個等級產品:包括5%Ni(-120℃)、7%Ni(-196℃)和25%Mn(Ni含量≤3%,-269℃),其中25%Mn鋼是目前世界上服役溫度最低的節鎳型容器用鋼。產品主要應用于建造LEG(液化乙烯)陸地儲罐和船用運輸罐、LNG(液化天然氣)陸地儲罐和船用運輸罐以及船舶動力燃料用罐等嚴苛低溫環境容器。 該項目的實施一是為LEG、LNG等原燃料儲運設施提供經濟型關鍵材料,填補國內空白,實現自主保障;二是為動力電池制造,釋放更多的鎳資源,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三是通過天然氣和氫氣等清潔能源的應用,助力碳減排,為我國 雙碳 目標作出貢獻。 南鋼認真籌劃 雙碳 工作,全面梳理鋼鐵行業應對氣候變化技術清單,并結合行業發展階段及發展特點,提出了 十四五 期間將系統推進氫能冶金、碳捕集利用等低碳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加大清潔能源用鋼等高性能化綠色鋼材的研發和推廣,推動綠色鋼鐵產品的市場布局,并通過管理減碳、結構減碳、市場減碳、技術減碳等實施南鋼 碳十條 。
8月11日,由《證券時報》和《新財富》雜志社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榜單揭曉,南鋼股份榮獲 中國主板上市公司價值100強 。南鋼股份系首次獲此殊榮,全國僅有兩家鋼鐵主板上市公司上榜。 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 是國內最權威的上市公司評選活動,迄今為止已經舉辦了十三屆。 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評選 依據上市公司在評選當屆與過往兩年為投資者、股東及自身創造財富的總體表現,綜合參考機構推薦、監管處罰、信息披露等市場指標,評選出財務績效優異、治理水平較高、擁有一流管理團隊及在品牌、戰略等指標上符合價值標準的優秀上市公司。 南鋼股份堅持創造價值并回饋投資者?!段磥砣旯蓶|回報規劃》中明確2018-2020年度南鋼股份每年現金分紅的比例不低于歸母凈利潤的30%,堅持 以投資者為本 ,與廣大投資者共享公司經營成果,是鋼鐵行業價值創造能力最強的公司之一。 南鋼股份2018年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0.08億元,現金分紅13.27億元,分紅比例33%。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8.37億元,凈利潤、ROE、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等指標均在鋼鐵行業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近年來,南鋼股份榮獲 中國主板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最佳董事會 上市公司創新指數百強 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社會責任30強 。重回滬股通和上證380等重要指數,并被納入FTSE Russell(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系列,充分體現出資本市場各方對南鋼股份在價值創造、股東回報、投資者關系和高質量發展的認可。
5月29日,南鋼股份召開第二屆投資者見面會,共40余家機構,60余位分析師、投資者,以及財經媒體相聚南鋼。南鋼黨委書記、南鋼股份董事長黃一新,南鋼股份副董事長、總裁祝瑞榮,南鋼股份董事、常務副總裁姚永寬,南鋼股份董事、南鋼副總裁錢順江,南鋼股份副總裁、董秘徐林,南鋼股份總會計師梅家秀,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出席。南鋼股份證券事務代表、證券部副部長唐睿主持會議。 梅家秀解讀 南鋼股份財務報表 徐林介紹南鋼股份重大資產重組情況 黃一新以 戰略,見未來 為主題,就鋼鐵行業未來發展以及南鋼股份發展戰略作了分享。 黃一新認為,未來鋼鐵需求的峰值或許沒有見頂,高產量、高消費時代或許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鋼鐵行業將從 強周期性 向 弱周期性 演變;產業盈利也將從 大盈大虧 向 穩定合理利潤 轉變;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將在鋼鐵工業領域率先取得推廣運用和重大突破。 黃一新指出, 綠色 智能 高效 服務 價值創造 是優秀鋼鐵企業的新標簽,其價值創造的高度、廣度、深度將讓新型鋼鐵工業迸發新的亮麗色彩,讓世人重新審視,從而改變在價值評估體系中的 賽道 。鋼鐵工業互聯網平臺將讓 從制造到服務 得到充分展示和運用,鋼廠裂變成若干個 獨角獸 企業,會使 傳統制造企業向指數型企業轉變 。黃一新還為投資者現場解讀南鋼股份戰略規劃。 在現場互動環節,投資者踴躍提問,與南鋼股份高管作了深入交流。投資者還參觀了寬厚板生產車間以及公司產品陳列室,近距離感受現代工業的魅力。 南鋼股份堅持 積極、開放、透明 的投資者關系,持續提升投資者溝通水平,精心的活動安排獲得了參會投資者的一致好評。
https://mp.weixin.qq.com/s/SwapX_hyNZqU0NogHdEmXw
8月23日晚間,南鋼股份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南鋼股份克服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不暢、原燃料價格高位運行等影響,從細從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堅持做精做強特鋼,南鋼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48.87億元,同比下降9.59% ;歸母凈利潤為14.92億元,同比下降34.01%;資產負債率為55.33%;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5.38%。其中,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為7.76億元,環比增長8.31%,經營情況穩健。 鋼鐵行業情況 中鋼協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均值為133.92,同比下降2.85%。普氏62%鐵礦石價格指數均值為138.9美元/噸,同比下降23.64%;安澤主焦煤價格和日照港準一級焦價格均值分別為3,014.44元/噸、3,354.94元/噸,同比分別增長75.87%、25.37%;富寶全國廢鋼價格指數均值為3,294.61元/噸,同比增長9.46%。據國家統計局統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826.1億元,同比下降68.7%。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會員鋼鐵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3,390億元,同比下降4.65%;營業成本30,710億元,同比下降0.18%;利潤總額1,034億元,同比下降55.47%;平均銷售利潤率為3.10%,同比減少3.53個百分點。 從鋼鐵到材料 2022年上半年,南鋼股份以客戶為中心,堅持差異化發展戰略,建立 產銷研用+服務 一體化體系,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系列化的解決方案。南鋼股份鋼材產量489.24萬噸,鋼材綜合平均銷售價格5,130.22元/噸(不含稅),同比增長8.14%。同期中鋼協CSPI鋼材價格指數均值同比下降2.85%。其中,專用板材綜合平均銷售價格5,544.67元/噸(不含稅),同比增長14.38%;特鋼長材、建筑螺紋綜合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5,038.75元/噸(不含稅)、4,328.87元/噸(不含稅),分別同比增長2.43%、2.57%。此外,南鋼股份向以 一帶一路 沿線為主的3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高端鋼材25萬余噸,包括沙特阿美石油項目、中東海洋平臺、東南亞地標建筑等23個國際知名項目。 南鋼股份按照 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 的理念,依托產品研發、生產、檢驗、服役大數據,圍繞先進鋼鐵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領域,進行 卡脖子 技術研究與產業深化服務。上半年,開發新產品18項,其中16項實現 0 到 1 產業化,產業化率近90%。 先進鋼鐵材料利潤貢獻持續提升,銷量為88.75萬噸,同比提升2.27%,占總銷售量18.63%,銷量占比增加2.19個百分點;綜合平均銷售價格6,234.94元/噸(不含稅),同比增長9.04%;毛利率16.80%,同比增加0.6個百分點;毛利總額9.30億元,同比增長15.68%。 智改數轉 新動能 南鋼股份以 工業互聯網+數據治理 雙輪驅動,加速推進工業互聯網先進技術與先進制造的融合,對標國內外燈塔工廠,全面推進 智改數轉 。報告期,行業領先的集制造、經營、生態于一體的智慧運營中心投用,數據治理有序推進,促進企業管理能力、運營能力、工作效能提升,助推工序成本同比下降6.67億元、采購降本4.74億元。 上半年,南鋼股份智慧運營中心融合六條數字工廠示范線,涵蓋六大集群、十六大業務領域和四種訪問模式,打通數據到3D可視化鏈路,逐步構建企業生態畫像;鐵區一體化平臺投用,優化整合中控室,數量減幅超30%,并優化工作崗位41個、操作終端168個,高爐燃料比平均下降9.95Kg/t;持續推進5G新場景應用、財務共享二期、智慧采購一體化平臺、廢鋼AI自動判級系統等數字化項目。 南鋼股份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數據管理辦公室,按照業務架構構建矩陣型數據治理管理網絡,建立常態化運行機制,探索流程驅動實現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司以板材生產領域為試點,推動全流程數據資產化盤點和入湖,已完成數據資產成果驗證,基于 以用促建、建用結合 原則,對生產、研發、財務、銷售、設備、市場等共計9大領域進行全量數據資產化建設。 南鋼股份入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工業大數據分析與集成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2022年度工作組成員單位 、榮獲中國產業區塊鏈大會組委會 2022年中國產業區塊鏈企業100強 ; 南鋼基于區塊鏈的可信數字生態 項目榮獲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022年江蘇省區塊鏈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 。 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南鋼股份積極推行超低排放,南京生產區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排放量約為二氧化硫580.72噸、氮氧化物1,071.17噸、顆粒物(含無組織顆粒物)3,938.50噸,均低于政府許可排污量;另一方面,積極開展 雙碳 研究,持續推動碳減排工作的 碳十條 ,完成燒結機環冷機改造,增加煙道余熱利用裝置,大幅度提高燒結機蒸汽回收量;6#120MW高效發電機組項目建設主體已完工,項目投用后,年供電量預計約8.90億kWh,發電效率可達40%。噸鋼綜合能耗創歷史最好水平,降至525.2kgce,同比降低16.1kgce,噸鋼綜合電耗461kWh自發電量12.32億kWh。 同時,南鋼股份重點研發與推廣低碳綠色產品,新能源用鋼(風電、核電及水電用鋼)銷量約17.53萬噸;超低溫用鎳系鋼市場占有率持續居前;正在研發氫能源用鋼,包括氫能源儲罐用鋼及輸氫、摻氫管線用鋼等品種。高強度、高韌性、高疲勞性、高耐磨性、耐腐蝕、易焊接等性能產品減少碳排放。其中,高強合金焊絲實現免退火拉拔,可應用于86米超長臂架泵;非調質汽車前橋、輪轂等領域銷售5萬噸;軸承鋼超純凈和高均質產品質量達到國內一流,其中高標軸承鋼國內市場占有率持續居前;抗延遲斷裂緊固件已通過認證評審;開發出貝氏體非調質鋼,減少調質工序實現低碳節能;25Mn高錳鋼國內率先通過五國船級社認證。 南鋼股份連續14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本年度,南鋼股份主動參照全球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發布的GRI標準以及境內監管最新規則,披露首份《可持續發展報告》。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FTSE Russell)發布上半年度最新 ESG 評級,南鋼股份評分由1.6分提升到2.2分,進入富時羅素評級體系內中國鋼鐵企業前三,位列納入評級的中國上市公司的前9%;境內獨立ESG評級機構Wind給予公司ESG AA 的評級,位列中國鋼鐵企業第一名;華證指數給予公司 A 的評級,為鋼鐵行業最高評級。同時,南鋼股份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并榮獲由新華日報頒發的 ESG金茉莉獎 。 四元一鏈 產業運營 南鋼股份升級 產業運營×產業投資 戰略,打造鋼鐵新材料為核心的相互賦能、復合成長的產業鏈生態圈,聚焦產業發展和價值增長。其中,產業運營圍繞 四元一鏈 (即新材料、環境、智能制造、產業互聯網 四元 ,上下游產業鏈延伸 一鏈 )進行精準布局、聚焦突破,強化內生業務增長和核心能力建設;產業投資推行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模式,加強產業價值鏈的優化與協同,尋求新興領域的優質投資項目并進行卡位布局。 四元 布局 精細化工材料 收購萬盛股份,向新材料領域進行產業延伸,自4月起納入南鋼股份合并報表范圍。 環境 加大ESG投資,收購柏中環境,由 環保產業投資 向 環保產業運營 轉變,加速推進能源環保轉型。 智能制造 金恒科技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秉承 成為數字化轉型生態構建者 企業愿景,融合云計算、物聯網、AI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數字工廠規劃咨詢、設計、實施及整體解決方案服務; 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投資設立金宇智能,聚焦無損檢測、圖像視覺及其系統集成裝置研究開發,為國內外客戶提供一攬子智能檢測產品和解決方案。 產業互聯網 鋼寶股份秉承 產業C2M卓越生態構建者 企業愿景,聚焦上下游產業鏈需求及痛點,為產業鏈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打造基于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融合的C2M生態綜合供應鏈服務平臺; 鑫智鏈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民營招標代理機構10強平臺,以 受尊重的供應鏈數字化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 為企業愿景,致力于全流程智能化招投標交易平臺、互聯網S2B2C電商平臺、 區塊鏈+綜合服務 平臺及數據應用服務等業務板塊的建設; 鑫洋供應鏈圍繞車、船、港、倉、大數據等打造共融共生的開放型生態系統,致力于成為行業領先的智慧供應鏈生態企業; 金潤愛智升級南鋼JIT+C2M智能工廠綜合服務能力,為C端用戶提供基于產業生態的一站式電商服務。 四 圍繞上游產業鏈布局 ,在印尼青山工業園打造海外焦炭生產基地,合資設立印尼金瑞新能源、印尼金祥新能源,分別建設年產260萬噸、390萬噸,合計年產650萬噸的焦炭項目。兩個項目陸續投產后,預計成為南鋼股份的新業務板塊,并大幅度提升南鋼股份主營業務收入。 鐵礦石板塊 ,金安礦業系一家集鐵礦采礦、選礦以及鐵精粉的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礦業公司,資源稟賦良好,鐵精粉品位可達68%以上,具有年產90萬噸鐵精粉配供能力。 元 CVC產業投資 圍繞半導體、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方向,整合政府和社會高效資源,通過設立投資基金、直接參股等方式進行新興領域成長板塊投資布局。 南鋼轉型升級投資基金把握產業升級、戰略新興行業的發展機遇,主要投資領域為智能制造行業(含大數據)、新材料行業(金屬材料、復合材料、電子材料和環保型材料等方面)、產業互聯網及與產業鏈協同的節能環保、現代物流等。 無錫濱湖南鋼星博創業投資基金,圍繞集成電路、芯片、泛半導體,產業互聯網與數字經濟,智能穿戴等領域,尋求新材料與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協同突破點。 出資5,000萬元投資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4.01%股權。 于2018年4月出資5,000萬元投資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有其2.64%股權。 未來,南鋼股份將堅持創新引領,繼續提升鋼鐵新材料占比,做精做強鋼鐵主業,并圍繞 四元一鏈 產業運營及CVC產業投資,加強產業鏈生態的優化與協同,行穩致遠,回報廣大股東,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布局